兰溪在线|lanxi.online|兰溪新闻|兰溪在线|兰溪论坛|兰溪信息|兰溪网|兰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社区广播台

查看: 712|回复: 0

冷爱情绪专题系列3:如何对待你的内疚感

[复制链接]

3619

主题

361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859
发表于 2019-4-21 13: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是【情绪专题系列】第3篇
在前两篇,分享了情绪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怎样保持情绪稳定。这期间我们汇总了同学们的提问,目前有两个问题是比较常见的:
一不知道怎样理解自己的情绪
二不知道怎样把次生情绪深化为基本情绪
所以接下来会围绕情绪深入讲解,以一特定情绪为切入点,展开分析。帮助大家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如何深化情绪。今天,我们来谈谈内疚感!

:什么事件触发了我们的内疚感?
曾经有一位粉丝说:
我经常会有愧疚感,这个愧疚感来源于看到我的父母吃的不好住的不好……
这句话让我感触良多、感同身受,因为我曾经有类似的经历。
我出生在农村,当我工作后,我给父母在老家市区买了一套不错的房子,装修也尽量做到尽善尽美,但他们似乎并不愿意生活在其中。
他们可以做到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甚至每周定期打扫,但就是不愿意长期居住。
后来我就和他们讨论此事,我说:
「其实你们大可以放心地居住于此,你们这样就像这个房子的佣人。哪怕把房子供在那里空着,也不愿意去住,这样我平常也住得不好。」
随着讨论次数地增加,他们渐渐可以接受了,也慢慢住进去了。
这样的例子在我的父母身上,可谓数不胜数。
比如我给他们买的新衣服,他们就放在那里,不舍得穿;再比如他们不舍得吃好的,我也不好意思吃好的。
总之,就是在生活中全方面地省吃俭用,搞得我很多方面都很难在他们面前正常消费了。到最后,我只好选择亲自带着他们去买去吃,看着他们穿上我选的服装以及吃我点的饭菜。
我花费了很多时间去让他们体验更好的生活方式,现在也慢慢好起来了,他们也开始学会享受生活了。
不过,我还是会思考这个问题,父母是否会经常选择让我们体验到内疚的感觉呢?或者说,他们之所以会这样做是不是因为他们的父母也在做同样的事情,让他们学习了这种表达方式?
让他们吃住更好,这是我感恩的方式,因为我是他们的儿子。当我变得有能力可以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时,我就想以我的方式来表达对他们的养育之恩。
而「内疚感」地产生,更多地是在表达「我做得还不够好」。
当然,从成长的角度来说,他们从小生活在农村,那就是他们习惯的生活方式,而当我工作以后,他们依然不愿意选择我为他们挑选的住处,更习惯生活在农村,这就是他们的选择而已。
就像我的督导老师曾经分享说,他的父母自幼家庭条件一般,习惯了吃比较小的鱼,而当他有能力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后,他的父母也不习惯吃较贵较好的食材,会觉得不舒服不习惯。而在他看来,那就是家人的选择权。
总之,其实归根到底,这不过是两代人之间彼此不同的生活方式的选择而已,我们应该学会彼此尊重对方的选择。
他们的生活是他们的,与我无关。我的生活是我自己的,也和他们无关。
每个人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就可以了。大家都不要花费一丝一毫地精力去改造彼此,因为,我们彼此就是这样的人。
内疚感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
举个例子来类比:
我们选择一个人独处,一个人自己待着的时候,这是主动选择的结果,是健康的。而当我们感到孤独,也就是被动的只能一个人的时候,这是不健康的。
那么对于内疚也是如此,当内疚感是健康的时候,它是主动的选择,是帮助我们去处理自己和别人的关系,是为了帮助我们去反思自身的,这是内疚感的正面意义。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不断地去复盘,这是健康的。
但另一种情况是不健康的,它是被动的结果,是别人制造的,那就会出现因为内疚感于是导致自卑的情况,那种不健康的内疚感,会让一个人变得更糟糕甚至是放弃。
就像曾有粉丝留言说:
当我无法处理好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感到内疚,然后就灰心丧气,甚至是越发自卑,以至于到最后就干脆索性不管了。
类似这种情况,就是一个不健康的状态。

不健康的内疚感的来源,往往是被制造的。
举个例子,有人曾分享自身经历:
他很喜欢吃橘子,而他的母亲经常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状态来折磨他。一种是他的妈妈买了很多箱的橘子给他逼他吃,甚至让他顿顿吃,于是他失去了对橘子这个食物的喜欢。
同时他的妈妈还会对他说“你看,明明是你喜欢吃橘子,而我给你买了这么多的橘子让你吃,而你现在反而不吃了”给他制造内疚。
他母亲呈现的这两种状态都是不健康的,前者是淹没导致窒息,后者是主动制造内疚。
有些父母用内疚感来操控小孩,经常地惯用表达则是:
你怎么不听话?我这么爱你!我这都是为了你好!
对于在这种长期语言暴力下成长的孩子就很容易产生内疚感。
而这样的孩子,一方面很容易产生愧疚感;另一方面很容易去追求自己现阶段并不能够完成的任务,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完美主义倾向。前者是超低,后者是超高。
后者容易让自己处在永远不能够办到一件事情的完美主义情节里,因为做不到,反而一直追求,于是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的压力。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只要没有做好,都会给自己很强的自责与内疚。
甚至还经常流传着「你只有非常努力达到要求后,才可以享受玩耍的快乐」,更加给人增添心理负担,玩儿的时候也不能痛快玩儿,总感觉心里有未了的事情。
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来自于家庭。
简单地说,如果当父母觉得孩子犯错的时候,告诉孩子他的行为是错误的,然后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了而后改正,那么内疚感就应该是没有了。
所以,不健康的内疚,是他人制造出来后用来指挥你控制你的工具。
他们往往通过制造出的内疚感,来驱动你去做他希望你去做的事情,达到他们想达到的目的。我们应该抵制这些不健康的内疚感。
内疚的产生及对我们的影响
我刚刚讨论了内疚的两种来源,一种是自发的,另一种是被制造的。
但是,很多人会把「内疚」和「后悔」混淆。而这两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后悔」更偏重于和自己有关的。比如「我原本可以做好一件事,但我没有把它做好,或者没有做得更好,所以我很后悔」。
而「内疚」往往是和关系有关的。「我感到很内疚,因为我做的这件事情对另一个人或者另一件事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比如「我妈妈吃的不好,我感到很内疚」;再比如一个人开车撞死了一个人,于是TA感到很内疚是因为TA把一个人给害了;再或者一个人TA把同事的一个工作给搞砸了于是TA感到很内疚有一种负罪感。
总之,内疚感更指向于人和人的关系。当然有的时候也和事情有关,但最终还是归结于给其他人造成的影响,所以依然归结于关系。
在我的观察里,内疚和后悔的区别在于,内疚在某种意义上它指向于一种善良,或者一种道德意义上的标准,又或者一种负罪感。而后悔则是指向于一个人做了某件事情本身的一种标准。
所以我说,内疚和后悔,既有区别又时常混合在一起。

我们经常讲,当人处在情绪当中时,能够表达清楚自己的情绪,往往就已经是很好地处理了。
因为对于不少人来说,能够清楚区分自己的情绪已经是很难的事情了。而对于无法清晰区分自己情绪的人,则处在混沌的状态当中。
所以当人可以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时,就已经是很好地转变了。
当碰到临终的病人时,比如癌症晚期的患者,他们就会讲自己有一些后悔的事情而他们已经没有机会再去为此做什么了。
那么对于他们来说,如果可以把自己后悔的事情讲清楚,并且发现他们就是没有能力再对此进行补偿,同时他们的情况被其他人看到了,并且被他人接受了,也许他们的后悔就可以放下了。
但如果他们对于自己的要求非常高,过分完美主义,有很多不适当的自我要求,那么只会让自己的心理状态更糟糕。
总之,情绪在很多时候,都不是单一的黑白分明的,而是复杂的。
而我前面讲述的关于区别「内疚」和「后悔」,目的是想阐述清楚「内疚」的来源。
从宏观角度来说,它有可能源自于我们的思想,比如「谦卑」以及「不把一件事情做到完美就不能愉快地玩耍」。
从微观角度来说,它也有可能是来自于原生家庭,比如有些父母给子女带来的影响,教导子女「你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你不可以去伤害别人」,那么当人伤害了别人的时候就会内疚。
不过,内疚也是一个很好的自我评估指标:比如一件事情我没有办好,那么我因为感到内疚于是再继续去操办此事把它办好,这是好的影响。
然而不好的影响,则会让自己产生自卑感到自己不被爱,继而产生更大的内疚感甚至沉浸在后悔的情绪当中。
有内疚感的时候,该如何处理?
我依然拿我自己举例,在过去,我的方式更多是隐藏;而现在,我更倾向于把它表达出来。
最近几年,我花了很多时间在自我探索方面,一直在坚持去做心理咨询的体验,有很多人格层面的成长,所以我现在才能够学会去把自己的感受清楚地表达出来。
在去年,我做了一件事,我列出了所有的我认为曾伤害过的人以及让我感到内疚的事情,然后我挨个去跟他们沟通,想要取得原谅,并尽量去做一些弥补,试图达成一些和解。
可能我比较幸运,这些会让我体验到内疚感的人都还活着,我都还有机会沟通。
而很有意思的事情是,其中有一些和我沟通的人已经不记得我讲的事情了,有一些则说:「不论你做了什么,我都会原谅你。」
就这样,我被原谅了,而我自己也可以原谅我自己。
最后总结,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内疚呢?
首先,先去思考这个内疚感是否健康。
如果是健康的内疚感,可以按照我这样子的方式去沟通,把它表达出来,然后去改正,作出承诺并且行动。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哪怕是接受不可挽回的局面。
如果是不健康的内疚感,那要明白,有可能是别人在试图情感操控你,需要你和给你制造不健康内疚感的人建立边界。
PS:曾经有粉丝留言说:
我怎样做可以让别人感到内疚,这样可以让TA对我做一些补偿?
所以,在最后,关于如何处理和别人的内疚方面,我也想给出建议。
首先,这个想法就是有问题的。因为内疚感,尤其是健康的内疚感,它是很宝贵的品质和资源,因为它通常是一种跟善良有关的选择。
我建议,一方面,我们不要随意暴力沟通,去指责别人,因为这样会消耗善良的内疚感;另一方面,不要为了去操控别人或者获得所谓的好处,去故意制造内疚感,这是很糟糕的。
简而言之,珍惜健康的内疚感,不要去制造不健康的内疚感。
本文原题:《情绪专题三:内疚》
原创:
本期寄语:内疚感是一种宝贵的情感,健康的内疚感是源自于善良,它是一种选择,我们应该珍惜。
督导:Albert Chan // AAMFT认证督导,曾师从情绪聚焦疗法(EFT)创始人莱斯利·格林伯格(Leslie
Greenberg)
本期寄语:我们是一个人,所以应该学会接受自己的软弱,因为我们不是超人。
当有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需要学会原谅别人,同时学会原谅自己,学会放下一些事,然后好好生活,成为一个更有用的人。
有些事情是不能够回头的,所以我们要学会三思而后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