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在线|lanxi.online|兰溪新闻|兰溪在线|兰溪论坛|兰溪信息|兰溪网|兰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社区广播台

查看: 40672|回复: 0

虺龙·梅翠——古兰浦交界文化现象采撷之一

[复制链接]

245

主题

525

帖子

158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80
发表于 2020-12-11 21: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eiliam 于 2020-12-11 21:50 编辑

作者:陈水河

1——虺龙(梅溪中游梅江~马涧段)
15.jpg
图片由张晓敏提供
梅溪是兰江支流,堪称虺(hui)龙。梅溪又是一棵大梅树,恰恰在梅溪中游梅江镇(原石埠乡)~马涧镇(原横木乡)古兰溪、浦江交界争奇斗艳。按照2016年3月行政村撤扩并之后村落形制,梅江镇团结村、马涧镇横木村、梅江镇聚仁村和马涧镇东叶村可以用龙头、川道、梅花和河湾来解说,简称“龙川梅湾”。
14.jpg
马涧镇东叶村永济桥(刘鑫拍摄)。2017年开始在其上建廊坊。目前已建成。
此处正因是古兰溪浦江交界,在方言、乡风民俗上会有一定差别,但随着梅江大区归并兰溪县域之后,乡风民俗逐渐接近并快速融合。也因此,在今后,于耕读传家、民间信仰,各代军政官员忠国爱民、主事乡绅敢作敢为等独特文化现象阐释方面,将会予以一并叙述。

河桥不分家,有潭必有堰。从今古桥坐落方位,大致可以寻觅到梅溪河道变迁踪迹。沿梅溪溯流而上,在古兰溪浦江交界,有众多古桥、古堰、水潭。随着村落间陆路交通建设,有的古桥已经肢解,成为水泥桥,如潘宅桥;有的古桥摘了帽盖,如石埠后溪桥。也有在古桥上加了“雨棚”,如东叶永济桥。留下最为完整是通洲桥和辅济桥,其中通洲桥有望成为国家级保护文物。

让人极为困惑的事,梅溪黄田畈一段,也就是今石埠村潘宅自然村与聚仁村塔山脚自然村一段,梅溪并不按北山(西腊山)山脚行流,却紧靠金华山余脉而动,导致“婺严古道是否必须在通洲桥桥上经过”的一大疑问。而从目前地形勘察和残留的婺严古道——石子路情况看,疑团更是纷纭四起。

但即使这样,也丝毫动摇不了古兰浦交界高山流水的传统耕读文化大绝唱。
13.jpg
梅溪原横木乡段。临金高速公路马涧互通路口 3.jpg
梅溪原横木乡段(辅济桥)

10.jpg
同上

11.jpg
梅溪原石埠乡段(通洲桥)

12.jpg
同上

2.jpg
梅溪原石埠乡段

9.jpg
梅溪原石埠乡段(石埠村堰坝)

8.jpg
梅溪原石埠乡段(石埠村又一堰坝)

5.jpg
石埠村后溪古桥拿了帽盖,铺了水泥板

1.jpg
同上

4.jpg
同上

6.jpg
同上

7.jpg
同上

2——梅翠
梅翠,说的就是梅溪的名字。梅溪之名来自于北宋户部尚书梅执礼。他的家乡为兰溪市梅江镇梅街头村。他身为北宋官员,勇于抗金,舍身忘死。其情怀与梅之风骨相似。

我是梅溪边长大的人。从外地学习、工作一圈回老家工作之后发现,相比较,梅溪儿女侠骨衷肠、爱憎分明,性格执拗、坚韧不拔,辛勤劳作、艰苦持家,日常起居又合乎儒教“礼数”。且不去评说梅溪中游各朝各代声明显赫的知名男子,仅在江南才女倪仁吉及曹聚仁原配夫人王春翠身上,就会有相当多的反映。

倪仁吉——“楚弓楚得”心目中的“才女、孝女”形象

倪仁吉,字心蕙,自号凝香子。生于1607年的浦江,书香世家耳濡目染才情气质俱佳,更因“遵循女训”,打小就被乡里亲朋誉为优秀。十七岁嫁给义乌吴之艺,夫妻相爱敦睦。可叹不到三年光景,命运陡然变脸,丈夫患病离世令她年纪轻轻便成孀寡。

经历了人生巨大变故,倪仁吉誓不更嫁,遵照丈夫的临终嘱托全心全意照顾婆婆,抚养侄儿,终身不改其志。她文心雕龙,而且工书画、精刺绣,加上这份忠贞孝顺,在当地传为美谈。直到现在,义乌人仍然以她为道德典范。所留遗作《凝香阁诗稿》《凝香绣谱》及艺术品《发绣大士像》等,也件件视为珍宝。

楚弓楚得买的这本《凝香阁诗稿》是浙江古籍出版的《义乌丛书精选本》之一,由清初倪仁吉的侄儿侄孙们整理,基本以时间为序,能够清晰地反映她的人生及心路历程。对照有关文献反复研读,给人印象最深的不是倪仁吉的腕底才华,而是她对中华传统美德——孝道的理解、尊重以及践行。

研究者指出,尽管地方志认为吴之艺自幼身体羸弱,后大考落榜又赶上至亲辞世,属于劳累过度而死。但《倪氏宗谱》的记叙更符合真相。

原来吴之艺的母亲望子成龙心切,“课学有和丸风”,天天耳提面命让几个儿子全身心刻苦读书,以求功名。偏偏造化弄人,吴之艺三位兄长个个不第。那年他亦名落孙山,担心被母亲责备,在外乡一躲就是好几个月。

倪仁吉有几首诗记录了那段故事,其中“落日平林倦鸟投,何缘游子尚淹留”“只缘弹铗怜羁客,非睹垂杨悔觅侯”,隐约让人看到了吴之艺失魂落魄无颜回家的窘态。终于回来了,母亲好一顿挖苦责骂,估计也免不了皮肉之苦,这让他的心理负担愈发加重,以致积郁成疾。时隔不久围绕父亲下葬的事情,家族中发生纠纷,吴之艺身心疲惫自此常卧不起。

夫婿病故,倪仁吉屡以身殉未果。后听人劝说发愿“立嗣奉姑”。待尘埃落定,她丝毫没有抱怨婆婆,加之自己也是十四岁丧母,于是终身视婆为母。并用辅导三个侄儿(过继为子)的言行,改变婆婆的教育观。她曾经办起家庭书院,亲自授课,所教弟子成才者众多,三个侄儿都学而优则仕,算是完成了婆婆龚氏的心愿。这种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的行为,完美传承了古之孝道。

除了侍奉“甚谨”,倪仁吉与婆婆的关系也极为融洽。《凝香阁诗稿》中有一首《梦先姑龚太孺人》写道:“梦魂犹得承颜色,语笑轻违三十秋。耿耿此心珍所授,尚存香鸭在床头。”情真意切地回忆了婆媳之间“不是母女胜似母女”的温馨画面。

据说浙江博物馆和义乌季梅园珍藏的倪仁吉发绣作品《大士像》、《金刚经》,也是她为婆婆祈福而作,满含寸草之心,真是至孝才女啊。

王春翠—— 金华黄晓刚这样写这位“才女”

王春翠,系曹聚仁原配夫人,1903年生于浦江县墩头镇塔山脚(现属兰溪市),16岁毕业于后来成了她公爹的曹梦岐创办的育才小学,18岁和钦慕于她6年之久的曹聚仁完婚。同年暑期考入省立女子师范,成为整个浦江县少有的几个到省城读书的女子之一。随丈夫来到上海后,任暨南大学师范附小的教师。

上世纪30年代前期,曹聚仁在几个大、中学任教,又先后编辑《涛声》、《芒种》、《太白》等刊物,还为报刊写文章。王春翠先是在沧笙公学兼课,有空就帮助聚仁整理文稿,协助他做些教学准备工作。由于当时内外事务实在繁忙,她只好辞去学校的课程,一心一意做好贤内助,抽空也写文章,在有关报刊上发表。

王春翠的《竹叶集》由鲁迅定名,曹聚仁写序,1935年由天马书店出版发行。在这本书中,“她站在历史的高度,从女性自身的立足点出发,体察妇女的苦痛,批评教育的愚昧,抨击社会的不公,一反历史上由来已久的‘姑娘腔’,下笔痛快淋漓。”“30年代的文坛是以男性为主角的,女作家寥若晨星,像王春翠这样以辛辣文字见长的女性更是少见……应该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作品的群像中,留下一个倩影。”(见《一位桀骜不驯的“旧”女性——王春翠和她的〈竹叶集〉》,原载2000年2月1日《萧山文化》总第95期,转载于《兰溪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后来,由于王春翠在女儿夭折后不能生育,又加上种种客观原因,最后导致与曹聚仁分手。曹聚仁与第二位夫人邓珂云结婚后,她回到兰溪老家主持曹聚仁父亲曹梦岐创办的育才学校,从事乡村教育,一直未离开曹家。解放后,曾任兰溪市政协委员,并受曹聚仁之约,撰文在海外报刊上发表。1959年与海外归来的曹聚仁相会于北京,合影留念。1987年5月1日病逝于浙江萧山长孙女曹璨家中,骨灰安葬于蒋畈墓园。

除了《竹叶集》,王春翠还以谢燕子的笔名,编有《戏剧新选》、《戏曲甲编》等。1986年2月20日,王春翠还写了《回忆鲁迅》,收入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8月出版的《高山仰止》一书中,后又被收入北京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的《鲁迅回忆录》(散篇)下册第1416~1422页。

陈水河整理于2018.12.15早上

作者:陈水河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ad3ff7a6187b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