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在线|lanxi.online|兰溪新闻|兰溪在线|兰溪论坛|兰溪信息|兰溪网|兰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社区广播台

查看: 401|回复: 0

幼儿家庭素质教育之尊重儿童,走进童心世界

[复制链接]

508

主题

508

帖子

152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26
发表于 2019-4-12 01: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据2000.01.08.讲座录音整理)
今天我们讲的题目是"尊重,走进世界",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反应我们在学前教
育工作当中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思想和观念的问题。今天我们主要谈一下:我们应该
怎么样以一个跟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一起。在这个问题上我讲几层意思,到底
我们这个问题的提出,跟今天的教育、跟未来社会的是什么?第二个问题:面
对新世纪,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观念?第三个问题:我们尊重孩子,对他发展的特殊
意义是什么?最后我们从操作方面上,我们每个、每个老师究竟应该怎么样去做?
每一个从事幼教工作的老师,或者是我们的家长在面对我们的教育对象时,可能都有一
个理想的期望,希望 我们的后代都优于我们。这是我们每一个做家长最良好的愿望。
每个家长都是一样的,在孩子降生的那一天,就开始做一些的教育计划,在勾画孩
子一生的发展,观注着孩子的发展。究竟孩子发展成什么样?取决的有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我们的遗传因素。这里面讲的是孩子在母亲怀胎十个月当中所经历的胎里的
,有很多因素是由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可忽略。比
如孩子的体形、骨骼、相貌、个性甚至脾气秉性等很多方面,都是来自于先天的遗
传因素。 第二个影响孩子发展的:不可低估的教育因素。这种教育是后天的,是我们
成人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按照一定的方式、按照一定的教育意图去把我们的
目标,贯彻在我们的行动当中的。 第三个因素:环境的因素。这是构成 孩子生长过程
当中重要的、起着潜移默化作用的一种因素。 我们今天谈孩子的成长问题就应该从这
三个方面去优化孩子的生长环境、环境,这样才能很好的促进孩子的发展。究竟什
么样好的教育,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呢?今天 ,我们不从教育的、教育的策略、
教育的方法,而是从我们用一个什么样的思想来看待我们的孩子?用一种什么样的
方式来跟我们的孩子沟通?用一种什么样的来跟孩子交往?用什么样的态度跟孩子
一起成长?所以,我认为今天我们的教育取决于孩子明天的未来。今天的教育实际上就
是造就明天的一代,我们的教养观念决定了我们的教养方式。我们的教育行为和对策决
定了孩子的明天和未来。虽说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教育是不可低估的。 在今天我们走
进新世纪的时候,我们每个家长、每个教育者可能都有这样的责任感,明天,我们国家
的栋梁都是通过我们精心地栽培,去养育他们。所以我们今天的教育态度和行为可能会
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这种影响可能会随着社会、家庭对教育观注的程度越来越高,它
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 回忆起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是多子女的,我们成长的环
境是多子女的家庭,可能那时候,我们的父母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没有刻意的勾
画我们的未来,我们也成才了,我们也长大成人了,回顾我们的成长道路,我们也应该
尤衷的感激我们的前辈给我们留下的烙印,他们是用力行,他们是用对事业的兢兢
业业,是对自己一生忍辱负重、艰苦奋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生长环境。所以,我
认为教育不光是指那种有形的、孩子面对面的一种交往。我觉得教育可能更多地渗透在
我们的生活当中,更深的体会是儿童在生长过程当中,我们究竟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环
境?我们的父母应该有什么样的风度?有什么样的教养?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
举止? 同时,在跟孩子交往的过程当中我们的观念应该反应是超前的,应该是面对新
世纪的。我觉得归根到底教育孩子的首要问题还是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用新时期的观
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养方式,决定我们的教育策略,才能使我们的孩子永远不会输在起跑
线上。现在一个时髦的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口号的提出,实际上是每
一个家长自己的压力,因为现在社会的竞争就表现在人才的竞争,最后人才的竞争实际
上是人的素质在竞争,那么人的素质取决于后天的教育环境和影响。所以,为了不让我
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都在极度观注着孩子
的生长、教育问题。 我记得有一篇纪实性的报告文学,在我们中国的教育界引起了极
大的反响。在90年代初中国儿童少年研究所的一个老师,他是研究中国青少年教育
问题。他写了一篇纪实性的报告文学,叫《夏令营中的较量》,这篇报告文学揭示了我
们中国的中学生和日本的中学生在夏令营中的一段生活。这篇文章揭示了中国的教育与
日本教育的两个由于价值曲向的不同、由于观念的不同、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由于孩
子的生长经历不同,造成了两国之间青少年的较量。 当时在我们中国的教育界可以说
是一个震憾。为什么?面对茫茫草原的挑战,我们中国的中学生是以什么样的姿态上路
的呢?我们去的学生都是学校里的佼佼者,都是学校里的精英,都是优秀的学生。他们
在面对草原挑战的时候,我们的女孩子是以把身上沉重的包袱甩给子为荣耀上了
路,我们的家长是开着各种各样的车,跟在后面很担忧自己的孩子,会不会经受住
这样一个考验?而日本的孩子呢?则是朝气蓬勃的走上了夏令营的路,到了营地,我们
的学生和日本的学生同样要安营扎寨,要生存。结果日本的学生很快就把帐篷搭好
了,开始吃东西,冷的、热的一起吃。而我们的孩子因为从小在家就是小皇上,到了营
地就束手无策,啃着干吃面。从动手、从生存意识和生存的本领能力上有了一个极
大的反差。 当我们的孩子有了头疼脑热,我们的家长就驱车而去把孩子装进车里掉头
逃跑。那么日本的孩子发着高烧,也是拉肚子,家长看了看就走了。就对孩子说:"你
面对自然界的挑战你应该怎么样做。"就是说我们家长的心态,我们孩子的心态,跟日
本的学生有了极大的反差。所以我们的孩子七天的伙食不知道怎么掂量,饥一顿饱一
顿。那么日本的孩子知道这七天的干粮要均着吃。这种生存的本能,这种意识和能力就
高于我们的孩子。当走的第二天向新的目标出发的时候,日本孩子的帐篷下留下的是一
片翠绿的草地。我们的孩子的帐篷留下的是一片垃圾。那么当时这篇报告文学。我觉得
很多教育者读完以后为什么引起心灵上的震憾,就是我们的教育,中国的教育究竟应该
走什么路?究竟应该怎么样为我们的下一代,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所以当时我就记得
我听了很多这些报道,就是我们的教育部门,我们的决策部门也在呼吁:中国的教育必
须改革。在今天我们说这个的春风已经吹遍了我们中国的各个角落。为什么要
提出这个问题,其实这就给我们中国教育一个很好的反响,就是说未来的世界是孩子们
竟争的世界,那么他们竟争的实力决不只只是看分数而得到的,决对不是一个很好的成
绩,一个很好的毕业文凭,做为一个未来世界人的素质的构成,人的心理状态、人
的高素质,包括他的身、心两方面的健康状态、人的坚强的个性、健康的人格的塑造是
至关重要的。在这样大的背景下,我们今天来考虑:我们的学前教育,我们孩子的成长
究竟应该走哪条路?我觉得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充满阳光、充满机遇、充满挑战、充
满艰辛的路。 今天我们来谈教育孩子的问题,我觉得就是给每个家庭提出一个很艰巨
的任务,教育的问题最大的难度就是不可重复、不可挽回、不可逆转、不可补偿。就是
孩子一旦长大成人,如发现有些缺陷,再想补偿,那是不可能的,已经来不及了。所
以,今天我们必须有种超前的意识,为了孩子将来 有个美好的人生、有个幸福的一
生,我们今天 教育就必须卓远于孩子未来的世界、未来的生活。因此,我们今天站在
世纪之交的门槛上,不管怎么样,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未来,我们的教育必须得从新观
念入手,这是我们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最关键的一环。 教育要面向未来,我们的人
才要面向未来,所以,面向未来的教育应该充满了新的观念。那这新的观念是什么呢?
我只想给大家引用四个观念,让大家记住这四句话,用这四个主要的观念来反思我们今
天的教育、来调整我们今天的教育。我想我们就可能使我们将来的孩子有一个可持续发
展的未来。下面我讲一下当代最新的儿童观的四个方面。 教育要实现现代化,主要的
标志反应在观念的现代化,教育孩子要真正走向现代化的一天,我觉得 我们观念的现
代化是首要的问题。四个新的观念也很好记,主要是我们怎么去领悟、怎么去理解、怎
么样去落实这四个观念。教育观也好,儿童观也好,核心的问题是怎么样看待我们今天
的孩子、怎么去意识他们的未来。 第一个新的观念:把我们的孩子应该看成是一个社
会的人,他生来就有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他们应该享有人的一切权利,这就是现在教育
观、儿童观很核心的一个思想。因为儿童生来就有尊严和价值,我们就应该把他当成一
个处在生命最初阶段,发展最为完整的人来看待。用这个思想、这个观念来看待我们今
天的教育,有时候我们就没有把孩子当成社会的一个人来看待,我们没有把孩子当成一
个跟我们是同等地位、跟我们社会价值是一样的人来看待的。我们常常把孩子当成一个
私有产品、当成自己的副产品、当成自己家中的一个财产,甚至在封建的意识下,这个
生命是我们家光宗耀祖的,至于他将来怎么发展,我们的很多观念走入一个,从根
源来讲就是一个观念的问题。把孩子当成光宗耀祖、当成补失我们前辈子的缺憾,当成
我们家庭未来的主要的希望和支柱,我们很多家长的成长经历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于是
把自己这种美好的期望转到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能够 圆自己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
梦。于是乎,我们的家长在孩子降临的那一时刻,就勾画着孩子一生的蓝图。 他们是
怎样设计孩子的发展的呢?有的家长节衣缩食,给孩子买各种各样高档的东西。有的孩
子二三岁就要学,三四岁就要步入钢琴的正规,我们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
起跑线上,就尽可能给孩子创造一些他们认为是很理想的环境。我不去评论该不该教孩
子特长,因为这个很明显摆在面前,教特长没有错,孩子有特长一点错都没有,关键是
我们以什么样 的方式去培养孩子的特长,在培养孩子的特长过程当中反应了家长的一
个观念的问题,就是家长把孩子当成自己一个私有财产,完全让孩子听从自己安排的,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一到周末,孩子就到""班。为什么说这个兴趣是带有引号的
呢?就是我们力图把孩子培养成才的话,就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很好的机会,那么这些所
谓兴趣班是不是孩子们的兴趣呢? 我曾经跟孩子们聊天,孩子们说:"老师,活得真
累。"大家想想看,我们五岁的孩子就能说活得累。有的六岁的孩子就羡慕爷爷、奶奶
退休,说他们多好呀,再也不用面临那么多的竞争了。孩子们的压力特别大,他们这种
压力是我们外部环境施加给他们的,到底承受得了还是承受不了呢,在他们还没有背上
书包的时候,他感觉学校的生活是那么的可怕。他们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非正规性学习
的时候,就面临着被筛选、被淘汰。现在很多媒体和报刊都在大篇幅的宣传:不要让我
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我们就给孩子很多压力,这种压力,孩子在承受不了的时
候,反过来再提出呼吁的时候,我们的家长并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来等待。所
以,现在我们的孩子在这种竞争、压力很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孩子的生存质量、精神生
活的质量不高,我看到现在孩子们的欢乐不多了,幸福越来越少了,我们的教育者是否
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应该追求一种什么样理想的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把孩子一直当
做是自己的副产品,所以,我们考虑的时候从来不考虑对方,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不考虑
对方的。所以,我们的教育带来的是:空洞的说教、很理智的思维在跟孩子争辩,从来
不考虑孩子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因此,我们的教育在没有研究对象的时候,教育的结果
可能是收效甚微的,甚至是适得其反,教育的效益不是特别大。这种情况使我们的家长
很困惑,有些家长反应:"我是辛辛苦苦、一心一意、满腔热情,可是我的教育效果为
什么不明显呢?"我觉得这就是一个观念问题,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跟你是平起平坐
的,要研究他,他实际上是跟咱们一样同样需要各种各样权利的人。他们做人的尊严我
们是否在意了?他们各种价值和权利是否给予充分的尊重? 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首
先:我们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社会的人来看待,享有人的一切权利,他有做人的尊严和价
值。第二点:儿童是一个发展的人,他处在生命的最初阶段。儿童是一个发展的人有两
层含义。一层含义:他即是一个发展的,又是一个最初的,我们常常把孩子比做幼牙,
也就是说他从成熟向不成熟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我们成人给以精心地呵护和细
致地照料。这就是孩子最初阶段生命弱小这个特点所决定的。他对我们成人的依赖、对
我们家长 及家庭的依赖由于年龄越小依赖越强,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得观注孩
子的身心两方面和谐的发展。 第二层含义:孩子的发展不是自然成熟的,不象大树小
树自然直,而是需要我们修枝、剪枝,需要我们照料。所以,我们的教育是不可低估
的。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也说明了这一点:让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健壮的成人,将来
能成为栋梁之才。我们必须得从孩子出生的那一时刻开始,因此,我觉得教育的作用所
谓不可低估,这个教育今天我们能够理解,决不是简单的教一些、简单地说教、简
单的几个训练班、简单的报几个所谓的兴趣班就可以得到的。 这种教育应该贯穿在孩
子生命最初阶段的每一时刻,包容在孩子吃、喝、拉、撒、睡、玩的当中,因此,我们
看待学前教育就应该是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老师和家长都应有这样一个心情:我们跟
孩子一起长大,儿童在生长过程当中不是一张白纸,有人说孩子的可塑性强,这确实是
孩子的特点,但我觉得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他对外界事物,对你所施加的这种教育影响
的反应是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不同的方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他这种心理
结构是有很强的个性特点和自主意识,因此,我们的教育就要考虑到教育的高效率、考
虑教育的适宜性,只有适宜的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才是有可能的。我们的教育必须得顺应
孩子发展的需要,今天我们教育的起点应该先观注孩子的需要,应该从了解孩子开始。
因此,儿童是一个发展的个体,这个发展的个体是每一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很强的个性
特征。 这就给我们教育一个很大的难度,儿童是在发展过程当中,他的变化是非常大
的,我们很多发展的成熟程度都是在学前这个阶段来完成的。这个起始阶段就需要我们
的教育者具备很雄厚的儿童的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的基础。我记得有一本书上说得
很好:做一个生养孩子的父母是很容易的,但做为一个懂得教育、会教育孩子的父母是
相当不容易的。所以,今天我们在坐的各位家长和老师,虽然我们不是教育家,但是为
了孩子的未来,我们现在就应该按照教育家要求来要求我们自己。要从教育家的角度来
思考我们今天的教育问题,我们要站在高一点,我们的孩子才会有很好的发展。 因
此,看待孩子发展的问题,我们的教育不可能有一个现成的套路、有一个现成的教育论
文、甚至有什么密方,能够解决我们孩子发展的问题,这样,就对我们家庭教育提出一
个挑战。曾经有许多家长买了很多教育的书以及心理学的书,到处去咨询,可是往往教
育收效甚微,其实他差在一步,他不去研究他家里的孩子,而是套用别人的教育方式、
教育模式、教育思想、教育方法。 所以,我们的家长就应该有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
面对我们每个不同的孩子、面对不同个性的生龙活虎、天真活泼的孩子,我们应该寻求
一个最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策略。所以,我们今天的教育就要从每个孩子的实际
出发,因此,尊重儿童,走进童心世界是我们教育好孩子的第一步。 第三个观念:这
个观念是最重要的一个观念。今天我要重点讲的就是儿童期,不仅是为成人期做准备,
孩子不仅要为将来而活着,还要为现在而活着,他们应该享有童年的、幸福。我们
在谈到学前教育经常提出的口号是:"要为孩子一生打基础、要为孩子入学做准备。"人
生的起始阶段(就是打基础的阶段),有它的功能,应该为人的一生奠定很多基础。但
是,在我们在喊这两个口号的时候我们却忽略了: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人的一生生命
质量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要强调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不只是延长人的寿命。另外,让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能享有最丰富的、最快乐的、最高质量的生命的意义,让我们每一
个人来得到。 我觉得孩子是人生长河当中的最初阶段,我们常常把孩子的童年用一个
定语去装饰:金色的童年。这一阶段除了他有一个为未来做准备的生命的特殊意义之
外,他们最重要的生命特殊价值,就是他们应该享受童年0-6岁这六年里最幸福、最快
乐的每一个时光。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园的家教沙龙,家长和老师共同探讨要不要
教给孩子一技之长的问题。会上家长们提出:"我们必须要教会孩子一技之长,因为他
们 只有学会了一技之长,将来 他们才有生存的本钱,才有竞争的实力"。这是家长们
很鲜明的一个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对立面听到的是我们幼儿园老师在说归成的精神,这
种精神是促进儿童的身心和谐发展,怎么才能达到呢?最理想的教育方法就是应该让孩
子在无忧无虑的游戏 当中成长,游戏是儿童的基本。 当时处于这二种观念当中,
我的观点是:深为一个孩子的家长,深深体会到现在社会的竞争,我们的孩子必须得储
备实力,每个家长都在考虑这现实的问题,因为我们国家的这种考试制度还没有完全改
革的情况下,现在的竞争仍然是一种淘汰和筛选,仍然是千人走独木桥。现在家长看到
的是如果我提早了对孩子实施素质教育,那我的孩子可能就吃了大亏,如果将来还是用
分数来衡量,我的孩子就得必须被动适应这种。于是我们的家长心理明白,但感情上仍
然要坚持自己那套传统的做法,让孩子求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孩子为了将来
生活的好,现在就得吃苦。 现在,好多家长也都看到了我们中国的教育也在逐步走向
世界,要和先进国家教育观念上接轨,很多新的观念,大家也觉得非常好。这是为人的
充分发展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空间。我的观念是:孩子必定要长大成人,要脱离我们的家
庭、脱离我们的父母,他必须是要飞出去的。孩子真要走向未来世界的时候,需要什么
样的人呢?未来的社会我们很难去预测,但是一个共识:将来的世纪是需要高素质的人
才,最本质的东西,孩子得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要学会人的一切能力。这点对于我们
学前教育太重要了。每个人要有丰富的个性特点每个孩子的潜力不同,现在我们的这种
环境下,我们给孩子进行所谓的超前教育如果是适宜的,孩子们能够承受的,也是非常
好的。所以,我们不能扼杀我们家长对教育的这种高期望和美好的期望。同时,最重要
的是不能违背我们教育的规律。 所以,我提出的观点是:培养特长没有错,关键是培
养特长不是目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我们把培养特长看成是儿童发展的最终目的,
就错了。我们就不惜一切代价,剥夺孩子一切做人的权利、一切玩的权利,剥夺了他所
有的权利,牺牲一切代价,换取特长。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很恐怖的家庭教育误区,孩
子除了吃、喝等生理的需要所占有的以外,我们的家长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一种正规
训练,让孩子过一种苦行僧的生活,这种方式就是价值曲向,把培养特长作为最终目
的。 如果我们把培养特长作为一个桥梁、一个手段、一个途径。我们要追求的是孩子
的健康和幸福,我们就会很恰当地按照孩子的喜好,来规划他的生活。我们就可以把学
习儿童的这种学习和发展融入在孩子无忧无虑的游戏当中,那么孩子的发展还是很持续
的。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的家和有成就的人才,他们的成
就揭示出,他们对事业的贡献,他们巨大的创造力的起点是从兴趣入手,我觉得现在把
培养特长做为一种途径、一种目的反映了两种价值观,最后我为我们北京市的少儿向家
长,向社会呼吁:还给我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吧!让我们无拘无束的去玩吧。因为中国人
的传统观念中,把孩子的玩,把孩子做游戏往往看成一种贬义词,把孩子好玩、贪玩看
成是一种歧视、鄙视的态度。这其实恰恰违背了孩子的规律,因为儿童就是在游戏当
中、在天天的创造当中去生活、去成长的。所以,游戏对于儿童来讲有一种特殊的教育
意义和价值。可以说游戏是孩子的一本好书、是孩子学前最主要的课程、游戏是孩子成
功的阶梯。 因此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这是一个瑞士的母亲写的,她写的很通
俗的一本书。我建议我们的家长读一读叫《你的孩子属于世界》。她是在中国工作的一
个外国人,她带了很多中国的研究生,她们进行很多调查,发现我们中国的教育有很多
的优良的传统,也有很多优势,但同时,我们中国的家庭教育也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
方,所以,这本书里写了很多她自己的经历和她对我们中国教育的思考,也很有操作意
义。所以,她是替我们千千万万孩子在呼吁,我们的教育要真正顺应孩子的发展,必须
得从今天开始关注孩子的生命的六年应该怎么样度过。所以,让孩子享有童年的快乐,
是我们应该遵循的一个很重要的规律,让我们的孩子尽可能地减少压力。 同时,我也
向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呼吁一下:我们一天组织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也要尽可能让孩子体
验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现在我们的孩子心理到底是否健康?个性是否健康?与他们的
环境是很有作用的,有很直接的关系的。我们的孩子如果来到幼儿园就焦虑、就压抑,
他就会很紧张,就得不到发展。我们曾经在IA调查分析结论,很多老师都知道,联合国
教科组织在我们国家搞的这个测查,其中有一条就是影响儿童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
么?这并不取决于智力的训练强度、密度是否科学、是否合理,而是影响儿童智力发展
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态度。这个结论使我们的教师就要反思。我们给儿童是否要更多
的鼓励、尊重,给他以更多的,还是一天到晚在挑他的毛病、在指责他、训斥他呢
?所以,这种观念下,我们应该考虑到让孩子真正有一个幸福的生长的空间,这是他健
康发展必备的物质基础,甚至说是儿童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品。 如果说我们现在
孩子成长过程中滋补品太多了,那么我们给与儿童精神上的营养品最高档的,最可贵的
是一份尊重。我觉得我们尊重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游戏,是快乐,是幸福。我们要考
虑我们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他们快乐吗?幸福吗?当孩子有一些过失性行为,当孩子
犯了错误,当孩子好心做了坏事,甚至当孩子出现了一些幼稚、不成熟、缺点、不足的
时候,我们教师能否宽容他们,能不能给他们以最好的接纳,能不能敞开我们的胸怀,
用爱去包容孩子的一切。这关系着孩子的发展。所以我们经常说要有创造性的下一代,
创造精神从哪里来?创造精神从儿童的自尊、自主、自信来,孩子如果没有这些,就谈
不到创造,儿童的自尊、自主是与他的生长环境有关系。生长环境是否宽松、是否和
谐、是否平等、是否民主也影响着孩子的生理发展。 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要把我们的
家长位置、老师位置高高在上,凌驾于孩子之上,我们低下来,跟他们一同生长的时
候,我们会发现孩子有很强的生命力,同时,在我们精心地呵护下,孩子会健康地成
长,关键取决于我们给孩子提供一个什么样的生长环境,所以,今天有很多是值得我们
反思的。 最后一个观念:孩子是具有一个主体性的人,孩子有自身的潜能,有内在的
能动性,这是我们成人往往低估他们的。在我们眼中,孩子是那么的弱小、那样的无知
年幼、有很多不成熟和幼稚,因此,带来了我们很多教育上的担心,于是,在我们教育
当中,我们就不自觉的包办代替他们了。怕孩子做不好,不相信孩子有这样的能力。
我在这里说,孩子是一个主体性的人,儿童生下来,随着年龄不断地增长,随着他知识
经验不断地完善,在这种过程当中,他决对不是消极的适应社会、不是消极的适应我们
的教育,他有很强的自主精神和主体意识,那么儿童的第一反抗期是在三岁左右。家长
反映,这个孩子本事不大,个性特别强,所有事情都要自己来,这就是人生的第一个反
抗期。这就是儿童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洗脸洗不干净、吃饭吃不
好、做事做不好,但他心很高,凡事要自己做,这就是儿童第一人生阶段的第一个挑
战。在这时候,如果家长把他的一切权利剥夺了,那么我们孩子教育的最佳期就在我们
的包办代替过程中,孩子的能力就退化一步。 我举一个例子:现在孩子上学的时候,
我发现一个问题:孩子上学、放学,我们的家长都要接送,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孩子们
的书包已经跑到我们的家长身上去了,当我们的孩子上到五、六年级的时候,我们的家
长突然发现,孩子已经长大了,个子可能比我们都高了,这时候就要反问,嗯,书包怎
么在我身上?孩子就会说:"背书包不是我的事"。所以,现在我们的家庭教育要反思这
样一个问题,当我们看到孩子已经形成一些畸形发展的时候,就要把棒子重重打在孩子
的身上,这对孩子来讲是不公平的。这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我们家庭教育当中,一步
一步包办代替,使孩子各种各样能力退化的时候,反过来,我们抱怨孩子,这就是对孩
子最大的不公平。 今年的文摘报上有一个例子,读完以后,我觉得很心酸。大家都知
道,今年荔枝是个大丰收年,有一个父亲出差了,从广西带来一大箱荔枝,本来北京的
荔枝就已经臭大街了,而这个母亲是特别喜欢吃荔枝的,父母的经济收入不是很优越,
家里很难得吃到这么好吃的荔枝,父亲回家就把荔枝打开了。而这个女儿是十三岁了,
放学回家很高兴,这个母亲剥了一个荔枝放在嘴里,这个女儿看到后,如狼似虎跑到妈
妈怀里,要把嘴里的荔枝掏出来,嘴里说着:"我让你吃了吗?"可这时,由于荔枝
很软,一下子就没了,当母亲吐出来时,已经是一个核了,这个孩子当时毫不留情面的
给了母亲一记耳光,打得母亲是老泪纵横。面对这么多的水果,母亲只是吃了一个。当
时,母亲就崩溃了,我的孩子已经十三岁了,在她面前我还没有吃她的东西,只是吃了
一个荔枝,孩子就给了一记耳光。 这一记耳光,把母亲给打清醒了,这个母亲深深感
到了自责:孩子为什么有今天,就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母亲在她面前是不长嘴的,在
她面前,母亲是没有嘴的。现在,我到外面就餐,发现麦当劳一幕幕场面,父母看着孩
子在那里独吃独喝。有的家长就说:我的条件不许可,不可能我们一家子都吃。但是,
家长们有没有想到,这样一次一次的,孩子就是在公主、皇上的地位上,他了的时
候,当你的家庭需要公平的时候,孩子就会极大的不适应。 我记得,在粉碎四人帮以
后,我听了曲笑的一个教育报告,当时印象特别深,那时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他们一家
四口吃饭,当时炖了一锅肉,她爱人把肉分成四份,当孩子吃完,眼巴巴地看着父母那
份肉的时候,母亲是怎么做的呢?母亲说:"这一盘肉我可以给你吃,但这是我省下来
给你吃的。"这样就是让孩子有一份责任感,现在,我们常常抱怨我们的孩子没有责任
感,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的。我们常常把屎盆扣在孩子身上,可是从来没有想到孩
子为什么会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呢?是谁造成的呢?我们从来不考虑这个过程,而往往
在结果上跟孩子纠缠不休,把棒子重重打在孩子的身上。 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当
中,他需要一种优化他们的生长环境。有这样一个例子,中关村有一个高级 知识分子
家庭,家里条件非常优越,这个父亲也是孩子的家长,他在给我们做报告时讲:现在谁
家冬天不储存几箱水果,我们家吃水果买水果都是按照人口的倍数买,我买桔子,我们
家三口人,就买18个或15个或21个,每一次让孩子在每天饭后去洗水果,从来不给孩子
这种生活上过分的溺爱和娇惯。当有一天,他的孩子最爱吃桔子,在桔子还不多的时
候,他有意识的按人的倍数买。 有一天,筐里就剩下三个桔子了,其中有一个小的,
二个大的。这个儿子满希望父母会说,就剩下三个了,你吃吧。可父母就是没有开这个
口,当时这个孩子试探着边洗水果边争求父母的意见,你们今天吃吗?父母一口同声地
说:吃。而且这个孩子看桔子就剩下一个小的,二个大的,就问:"你们吃大的,还是
吃小的?"父亲很理智地说:"根据人的消耗能量来讲,当然,身体越大,需要营养量就
越多,所以我们吃大的,你吃小的。"这个孩子眼含着眼泪洗水果,心理特别不高兴,
觉得父母不应该这样,就剩下三个了,还把最小的给我吃。就把水果放在父母面前,这
个父母毫不犹豫地把桔子剥开了,孩子眼巴巴地看着他们把这二个又大又圆的桔子吃完
了,这个孩子哇地就哭了。他无法忍受,问了一句:"我是你们亲生的吗?"父母说:"
是呀!"他说:"不象,就剩三个桔子了,你们让我吃小的。" 后来,这位父亲在座谈会
上讲,孩子都是父母身上的肉,人心都是肉长的,你们可想而知我们两人吃的桔子是什
么味道?其实,他儿子的种种表现他们全看到了,儿子的心理,他们完全了解。但是,
他们就是要给孩子这样一个很好的环境,让他知道,在他之外还有别人。他说,我们吃
这个桔子哪是甜的、酸的,是苦的。他们吃进去以后,孩子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叫委
屈,说:"我们的同学在家里,父母围着他们转,可是你们对我是这样的,感觉是后娘
养的。"父母就语众心肠地跟他说,因为孩子大了,就给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这个孩
子后来成才了、出息了、现在是一个外资企业的主管。这就说,他在人生经历当中,这
个小故事折射出来,父母在教育他、养育他是很理智的一种爱。 在这个过程当中,孩
子有一种很强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在他生成过程当中,很多阶段都需要自理、需要
自立、需要自强。这种自理、自立、自强是需要外部环境进行调整。所以,我们的家长
不要辛辛苦苦、兢兢业业,最后培养出无能的下一代,我们现在家庭教育的误区就在
这。真正要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遵循孩子的规律。为什么说逆境当中长大的
孩子往往有出息呢?往往都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这种逆境当中,对孩子来讲是一笔
不小的财富。我们现在为什么有意的让孩子去吃一些苦,让孩子去经受一些磨难,这就
是给孩子积累人生的财富。现在我觉得我们的孩子财富不多,所以当孩子走向社会以
后,面对着极大的不适应时我们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所以,我们的家长不要代替他们
一切,不要包办代替,因为孩子将来的发展不可能用你的一切来代替。"孩子属于书"的
卷首语有一个警句,这个警句写得非常好。写的是:"你生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他
们是生命渴望延续的儿女,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但他们拥有自己的天地,虽然
他们和你在一起,他们最终并不属于你,你可以把爱给他们,可你不能给他们思想,因
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给他们一个身体,营造一个家,但你不会给他的灵魂营造
一个家,因为他们的灵魂住在明天的家,你不可能到那去看望,连做梦你也不会到达。
你可以试想着和他们一样,可你不能让他们完全象你一样。因为生活之河不会倒流,他
不会停留在昨天。你是一张弓,孩子是飞出的箭,尽管弓在猎人的手中。" 这就是说孩
子的一生,你不可能包办代替,所以,我觉得夏令营中的较量,给我们的启示、给我们
的警钟就是,现在面对我们的孩子,你要看到他将来要走向社会、走向成人、直向世界
的时候,他究竟要具备什么样的实力、究竟要具备什么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潜能,取决
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所以,归根到底一句话:"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尊重孩子
是教育的基础。"说到了解孩子,每一个家长或者我们的老师都会很自豪地说:"天天跟
孩子打交道,难道我们不了解孩子吗?知子莫若父等,从十月怀胎到后天的养育,我们
跟孩子朝夕相处。 今天 我们为什么要谈走进童心世界?就是说儿童的童心世界是丰富
多采的,虽然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不同色彩的童年世界,现在的年轻人就比我们中年人
的童年可能更幸福一些,我们的老年人比我们中年人要多一些磨难,尽管我们有不同的
童年,但我们必竟长大成人了,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我们成人难以猜透。在这里,我
要说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走进童心世界?孩子的行为我们需要去判断、诊断,我们才能
更适宜的教育。但是孩子各种各样行为背后揭示出来那些丰富的内心世界,跟我们
的差距是很大的。 下面我举个例子。在幼儿园,一个孩子画了一幅画,画了一个非常
漂亮的小姑娘,可以说再多一笔就是画蛇添足了,特别好。可是这个孩子把这幅画
的头都抹黑了,他在精心地抹着,当时我们的老师就有一种失落,挺好的一幅作品,本
想把它贴在墙上展览,却被破坏了,可是, 我们老师的观念都在转变,孩子为什么要
这样做呢?他在一笔一笔,均匀地涂,特别认真地涂。老师轻轻走过去跟他一起欣赏这
幅画,问小朋友你画的是什么呀?小朋友说不要打搅我,还在认真地涂。直到把孩子的
脸全部涂黑,涂了一个大黑的方框,交给老师了。他非常得意说:"老师,我画的是小
朋友在睡觉。"这就给我们老师一个启示,因为孩子一睡觉,当他闭上眼睛的时候,眼
前是一片漆黑。所以,孩子的这张画我们可以解释,如果我们站在成人的角度,肯定认
为他是画蛇添足,很好的一幅作品让他给破坏了,这么漂亮的小姑娘把她的头涂黑了。
可能我们就要去批评他、指责他。反过来,当我们问,你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孩子说
的条条是道。他说她在睡觉,因为他们睡觉的时候眼前就是一片漆黑的,我们的孩子就
是这样客观世界的。 还有一个画鸡的比赛,命题是"养鸡场里的鸡"。小朋友画公
鸡呀画母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画,就有一个孩子,特别关注地在画一只鸡,这只鸡
是世界上没有的,一共长了16只腿,鸡的身上全是腿,远处看象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
这个作品拿来以后,按照我们正常人的逻辑:这是什么呀?画的是四不象还是怪物呀?
这个孩子就说我画的是一只鸡。我们的老师就问他为什么要这样画呢?孩子说我画的是
专门为肯德鸡输送的那种鸡,因为肯德鸡需要大量的鸡腿、鸡翅。所以就画了这样一只
鸡,这说明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惊人的,没有框框的。 再有一件事,这件事情发
生在幼儿园,有一个男孩个子很大,幼儿园为了开创活动的空间,就让孩子睡上下铺,
有一天孩子睡在上铺的时候就是不睡觉,二十分钟以后,小朋友都睡了,可是他辗转反
侧,一会腾的一下,就坐了起来,一个180度大飞跃,咣铛一下就躺下睡着了。老师就
很奇怪,这个孩子睡觉有这个特点,是什么问题呢?是昨天睡多了呢?还是神经问题?
因为孩子睡觉有各种各样可能,各种各样情况老师都进行分析,我们为什么要谈走进童
心世界呢?老师确实不知道孩子的心理。第二天仍旧如此,老师很奇怪,问他,你中午
怎么不睡觉呢?孩子说,你管我呢,就不睡觉,因为孩子不会说的。老师就要找他聊
天,因为他比别人晚睡了半个小时,下午就不精神。老师问他,每天你睡觉的时候都想
些什么呢?就想让孩子倒出心灵的读白,因为人在清醒情况下,脑袋很少是空白的。
这个小朋友就告诉老师:这张床与我们家的床不一样,当我第一天睡在这儿的时候,我
就担心,这个床会不会蹋呢,因为下面还睡着一个小朋友,要是床蹋的话,把我摔着不
要紧,还要把下面的小朋友砸着。孩子就很焦虑、很担心,他说在我困的实在受不了的
时候,我就想试试这张床到底能不能蹋,我就使劲摔一下这张床。所以,这就是我们面
前的孩子,这就是他们内心的世界,如果你不设身处地从孩子的角度想问题,你就会觉
得这个孩子是不是有病呀。 我们孩子行为的背后,有他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有他丰富
的内心世界,在幼儿园里,我们会听孩子夸夸其谈昨天我妈妈带我去动物园看见大鲸鱼
了。我们可能会认为孩子在撒谎,这其实就是孩子的年龄特点所表现出来的天真幼稚。
因此,我们要真正研究孩子的教养方式、怎样促进孩子的发展,必须得先读懂孩子的这
本书。我们把孩子看成是一本风格不同、装订不同、内容不同、特点不同的书。真要读
懂每一本书的时候,必须得从观念入手,了解、理解每个孩子,尊重他们。这是孩子生
长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品。 在我们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我们的观念和一些先进
观念做比较的过程当中,我们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比如,我们评价孩子,事先有
一个我们成人的标准,这种标准是至高无上的、是有一定的规格的。比如,拿儿童的作
品来讲,我们不允许孩子画出方形的犁、不允许孩子画出蓝色的犁,因为这是客观世界
没有的。在一些先进发达国家,一个对人的创造能力培养的最基本点就是:怎么样去看
待孩子的问题。当老师拿到这样的一幅作品的时候,他们就会欣赏会说,孩子画了一个
方的犁。我们的老师就会说,你再看看,生活当中的犁是什么样子?不耐烦的老师就会
说,你们家的犁是方的?他们是怎么评价孩子的呢?他们说:"小朋友,你们看,这个
小朋友画的犁是很有特点的,它的犁在生产的时候就考虑到装箱的问题,方犁是最好装
箱的。他画了蓝色的犁,在欣赏孩子作品的时候,对小朋友们说,你们看,他生产的这
个犁是五彩缤纷的,他的作品当中幻想着将来我们的水果色彩更加丰富多采,能够有蓝
色水果。" 我觉得,这里面实际上是一种观念的挑战,是了解、理解、宽容、相信、接
纳、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对于我们的老师、家长应该是不难做到的。要接纳他们的
幼稚和无知,我们需要更多的理智,现在我们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三个,在尊重孩子这一方面主要有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们对儿童的一些特点,
由于把握不准,常常把孩子的一些特点看成缺点,这就是我们常犯的一个忌。在幼儿
园,孩子发生了争执、发生冲突、发生行为纠分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常常是站在一个审
判官的角度去剖析孩子的灵魂深处。比如,孩子争抢玩具,老师就会对一个二、三岁的
孩子批得体无完肤:为什么要争抢呢?其实,他们因为自私、自我中心、因为他们不知
道谦让、不知道友好相处,所以,他们有这种行为。实际上儿童的争抢,是因为他们克
制自己能力差,这就是他自我中心状态下,自我意识刚刚萌芽。小班的二至三岁的孩子
自我意识正在迅速发展阶段,他很难去考虑别人,往往显示出来一些特点,就是争抢。
在争抢的背后,我们常常只看到孩子这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孩子的一种自身
的特点和天性。 我和一个老师曾经分析过,如果把一个很好玩的玩具放在二三岁孩子
的面前,他们没有争抢,而是互相推让,你让我先玩,我让你先玩,我们认为这反而是
不正常的,因为他们这个年龄面对这种情况出现的只能是争抢,这是很正常的。可是在
我们的教育中,是不允许孩子有这样一个过程的,于是就出现了这种权利上的剥夺。怎
么样呢?有26个孩子有25个皮球,可是不去玩,为什么呢?就是怕他们争抢,什么时
候,幼儿园买的玩具甚至都得一样,拖鞋都买一个型号的、都买一个图案的,最好孩子
不争不抢。如果永远不争吵,那么孩子永远不会交往,因此,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讲争吵
也是一种学习、争吵也是一种交往的过程,孩子就是在争吵当中逐渐学会交往。由于我
们教育上急功尽力,就会把孩子的特点含糊不清的和缺点放在一起。 那我们是不是要
鼓励孩子争抢呢?不是,我们是要让孩子在争抢过程中逐渐调整自己的行为,让他知道
自己之外,还有别人的存在。这个过程就绝对不是空洞的说教,因此,我们的教育现在
有一种什么样的误区呢?老师在跟孩子们的交往过程中就会说:"小朋友这个玩具应该
怎么样玩呀?"孩子们就会对答如流地说:"应该互相谦让、互相友爱。"可是我们的行
为呢,却是你争我夺,这就是我们德育教育的失败,我们长期以来,是把孩子的德育教
育口号话、模式话、概念话强加给孩子,没有在行为过程当中学会让孩子真正有这种道
德修养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这是第一个误区。 第二个误区:我们成人常常用要求
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因此,用成人的标准看孩子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看孩子听不
懂、学不会等,我们就不能容忍。所以,我们的教育常常是一种浮躁的、一种急功尽力
的、甚至对儿童来讲是不能胜任的。我们经常看到孩子淘气,实际上没有考虑,这是他
神经类型的特点、他的兴奋过程、强抑制过程,真正健康的孩子就是坐不住的,我们不
要把孩子训服成,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在我们幼儿园教育当中,包括课程设
置、教育对策、教育方式等有很多成人话的东西,甚至在跟孩子交往的时候会让孩子去
反思、去考虑一下后果。孩子们都听不懂,我们要考虑我们的教育要贴近孩子。 第三
个误区:我们常常用一把尺子来衡量不同的孩子,这是我们第三个忌悔,我们都想把孩
子培养成为一个很出色的领袖人物,用这个去规划孩子,把所有孩子的长处、优点集于
一点去勾画出一个好孩子的形象去评价。所以,就会有这样一些话:瞧瞧你,再看看别
人,你不如某某等,这是最伤孩子心的一句话。这三个误区就是孩子发展当中的障碍。
我们评价孩子横着比,比出来的都是自悲。 所以,我们的孩子要是充满朝气、充满自
信的去生活所要面对现实,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呢?最后一点,我讲一下我的五个建议。
这五个建议是很重要的,也是我多年来在教育过程当中自己的一些体会。 第一个:在
教育上的五个学会。首先要学会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自身特点,根据他们的发展规
律,去营造一种适宜的教育,准确把握孩子的学前特点。这是我们教育者,每一个家
长、每一个老师的基本功。如果你不了解对象,总是用成人的套数,会适得其反,现实
生活当中, 我们经常看到的是一种理想的教育,而结果是不理想的。原因就是这一点
没有做到。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缺少对孩子的理解、对孩子特点的掌握,
造成了一种适得其反的效果。我举几个小笑话。 有一个家长对孩子训练数,这个孩子
就是不知道8怎么说,一到这儿就不会了,家长就苦思萌想,编了一个儿歌跟孩子一起
训练。家长就敲着桌子边说:"8、8、8、像麻花",这样训练了几遍让孩子跟着说。然
后 问孩子:"这是几?"孩子说:"这是麻花"。这样的结果就是家长不懂得孩子的特
点,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是范话,是模糊不清的。 第二个笑话:我们老师给孩子讲3是
怎么来的,出现一个像耳朵一样的符号,老师就会讲3的形成。这在我们计算教学法当
中,老师就要给他们讲:这里有二个苹果,再添上一个苹果。在我们做测查时,给我一
个教育。当时,我们问小朋友,知道3是怎么来的吗?小朋友很快就说:地上2个,天上
1个。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的老师说,"再添上一个"被孩子理解为,"在天上一个
"。这就是儿童认识事物时,对的理解受很强的主观影响,所以孩子认识的结果与
我们的初衷有这么大的差异,我们的家长 和老师就会很失望。所以,在这个问题上,
我们的家长就要考虑这样一个自身的特点。 有一次,我们在给小朋友做测查的时候,
运用了这样一个工具:用了六块糖。就是让孩子看这种等分的能力。到了学前末期,达
到一种什么样的水平,那时,我们在一个小学的学前班,给每个孩子做测查的时候,我
们给孩子出现六块糖,说:有二个小熊吃六块糖,让二只小熊吃同样的糖,你怎么分呢
?孩子摇摇头,老师问,怎么你不会吗?孩子说会,就是不分。老师很为难,说:"你
明明会分,为什么不给它分呢?"孩子特别诚恳地说了一句话:"还没有我的呢!"因为
什么?这六块糖对孩子有多么大的诱惑力呀,那时是我们70年代末,80年代初做的调
查,后来把这六块糖换成六个钮扣,让他分给小熊做衣服,他很快就分出来了。这 个
干扰是什么呢?儿童的自身特点,他有一种欲望,一种意志的欲望,要吃。这种生理的
本能是他这种意志不能克制的。这并不是孩子贪吃,如果孩子的这种可爱的行为,我们
要是了解的话,在方式上、在环境的创设上要考虑的。 所以,在我们的教育当中一定
要注意儿童的特点。我有一位同行,她在教育中也碰到这样的问题。有一次,她的婆婆
带着孩子到老年联宜会上去,当时别人的孩子会背唐诗、宋词,她的孩子从1--8数都数
不清,她的孩子不到2岁,这个婆婆回来后,就指责她:"你还是搞教育的呢?你的孩子
可比不上人家的孩子,咱们家的孩子完了,什么都不会,我也不要求他会背唐诗,连数
数都不行。"这个婆婆 很生气,我的这位同行在这种压力下开始教孩子,这个孩子很聪
明,没几天就会数了,可是不会数2,一到这就不行,这个妈妈觉得他是需要智力开
发,就把家里各个地方都贴上2,给孩子强化刺激,让他记住这个2。当时,这个孩子上
的是寄宿制幼儿园,星期一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星期六接,这天,妈妈去接孩子,一开
门,这个孩子扑在妈妈的怀里由衷地叫了她妈妈一声2,当时,这个母亲眼泪都快流下
来了。她说,不能再逼这个孩子了。这个孩子被训练的一见他妈妈就紧张,不知道叫妈
了,叫了一声2,这个孩子不到两岁,可是被折磨成这个样子,这太悲哀了,如果我们
都是这样教育孩子,那孩子可能就要教傻了。 所以,我们要顺其发展,孩子的成长是
有很大差异的。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他是著名的科学家,可是他在中学的时候,大家
都认为他是个白痴,所以,大器晚成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是很多的。因此,我们这种从零
起点的教育,究竟应该教给孩子们什么呢?我们现实生活中这种笑话太多了。所以,在
我们教育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就是要遵循孩子的这种特点。儿童在一生当中,真
正的学习、正规的教育是从小学开始的。所以,在学前期,我们是不是应该给孩子多一
些宽松的生长机会呢?所以,现在我们的劲到底往什么地方使,这个问题很重要。 我
们的孩子什么是发展的关键期?比如,语言是关键期,我们就多跟他交往,多给一些口
头的训练,让他能够成为会的、有高素质的语言能力的未来的人。我们就不必要教
他更多的以后正规教育才要学的知识。孩子在从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过程当中,他们学
不会、听不懂、做不好是非常正常的,他们的幼稚和无知也是正常的,这才需要我们的
,但这种引导不能急功尽力,不能超越这个规律,这是第一点忠告。我们应该学会
尊重孩子,这是我们教育的第一步。 第二个忠告:要尊重孩子的需要,客观地看待孩
子的需要,尽可能满足儿童发展中的各种需要。教育家威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认
为这句话说得非常好。他说:"什么是早期教育?早期教育与其说是给孩子很多东西,
倒不如说是不让孩子失去很多东西更恰当。"这尊重孩子的需要都有哪些需要呢?从孩
子的内心世界来讲,他们需要平等、需要快乐、需要理解、需要尊重,更重要的一个是
他们需要无拘无束、痛痛快快地玩。游戏是孩子生命的一部分,他们最需要的是这种学
习。 因此,我们在满足孩子物质需要的同时,更应观注孩子精神的需要。现在,我们
的家长对孩子精神上的需要观注的不够,在情感上,还要满足孩子沟通的需要、宽容的
需要、精神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和爱的需要。所以,要给孩子提供一种丰富的生活,要
有爱的呵护,必须得用这种满足孩子精神上的这种需要。我们的孩子这种精神上需要得
到的不多、不够的,特别是我们的父母在中年阶段、事业、家庭、老年人、社会的责任
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但是,我在这里呼吁:我们的家长能够留出双休日可怜的四分
之一的时间来跟孩子交往、沟通。这是他们精神成长的一种需要。为什么要说四分之一
呢?因为如果再少于四分之一,我们与孩子的沟通、甚至教育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们
现在对儿童的教育,家长往往习惯于这种有形的面对面的沟通、说教、训练和交往,很
少考虑在这种情感、这种亲情的水与鱼之间这种溶乳过程中去实现我们理想的教育。所
以,这种亲情、友情、血缘之情是我们家庭教育不可替代的一种最好的优势,因此,我
呼吁我们的家长:能够腾出双休日不少于四分之一的时间,来跟孩子交往。我觉得这种
情感的投资是最理想的教育。 第三个忠告:要观注孩子的幸福。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
孩子,这是现在每一个家庭良好、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的一个支柱。用一颗平常心来
对待每一个孩子,让孩子活得轻松、快乐这是他们人生健康的基础。现在很多调查表明
:孩子个性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取决于他们的生长环境。这种生长环境快乐、轻松的程
度又是他们健康人格不可缺少的一个物质基础。因此,观注孩子的幸福是每一个家庭的
责任。所以,在社会极度变化,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给孩子减轻压力,给
他们以更多的幸福,这是提高他们生命质量不可缺少的。 很多老师和家长可能都读过
这本书《发现母亲》,其中有一句话非常精僻:"人的智力是铁、意志是铜、品德是
银、气概是金。"这四句话,给我们提出一个:我们学前教育应该追求一个什么样的价
值观?究竟应该在学前期教会孩子什么?我们应该从培养孩子完美、优良、健康的人格
开始,塑造他们健康的个性、培养他们身心和谐发展。因此,我们的每一个孩子有不同
的个性,但他应该是健康的、正直的、善良的、活泼的,应该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这
不是一个口号堆积起来的人,是实实在在不同个性特点的每一个健康、活泼、有健康人
格的人,构成我们未来人的基础。这是我们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实践
能力,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个性和潜能,我们应该提供这种很好为孩子发展的空间。 第
四个忠告:学会欣赏孩子。我的忠劝是包括老师在内,我们欣赏的视角,你的眼睛的视
角。我们要用善意的目光去审视我们每一个孩子。我们用善意的目光去理解、去读这本
书的时候,我们就地看到每一个孩子都在闪光、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才、每一个孩子都
是宝贝。因此,我们要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他们独立生活创造机会,给他们提供创造的
空间,给他们提 供一个丰富多采、有利于生长的空间。在这里,要欣赏孩子的优点,
还要学会赏识孩子的无 知与年幼,甚至一些不足。我们的宽容、我们的接纳对孩子来
讲,有时正面的引导,你的一个赞许、一个表扬、一个鼓励作用要大大的高于你的剖
析、你的训斥,这在我们的探索当中也是很成功的一个教育经验。 我给大家一个口号
: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就是人的自信是人成才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基础,也
是一个内在的心理素质。每个人都需要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孩子更是如此。有一个实
验,一个镜子、一个魔盒 。这个魔盒里面放着一面镜子。跟小朋友说:"今天我们来测
谁是最聪明的孩子,这个魔盒可以测出来,怎么测出来呢?最聪明的孩子能在魔盒里看
到你的一张脸。"小朋友都很紧张,都怕在魔盒看不到自己的脸。让每个孩子过来测,
每个孩子心情都很激动、很紧张的来看,看完以后,一副尤衷的喜悦都发自孩子的内
心,一个个都高兴得不得了,自己坐在不椅子上很开心。 这是一个很有名的实验,最
后,只要是视力正常,都会在魔盒里看到自己的脸,这种很好的心理暗示,每一个孩子
的前途都是聪明的。所以,我们的这种教养方式,不要盲目地夸孩子,要具体地肯定他
每一个长处,这就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策略。充分的相信他们,同时给予他们最充分的肯
定,但不是信口开河、不是盲目的。每一个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和进步,你夸他以后,
孩子就会自觉转化自己的动立和定型,就会越来越好。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保龄球运
动员的一个成长经历。在国外有一个职业保龄球选手,他每次打比赛都赢得优异的成
绩,冠军与他几乎是有缘的,在他多次赢得最高比赛奖赏的时候,下来后,被许多记者
包围,记者都在研究他成功的秘诀。 有一个新闻记者采访他:"您今天有这样成功,肯
定是有决窍的,能不能透露一下,是怎么样走向成功的。"他尤衷地说:"我今天的成功
是因为我有一个非凡的父亲。"他就讲了一个童年的一段经历,他说:"我的父亲是一个
保龄球教练,从小我受父亲的熏陶,对保龄球有了浓厚的兴趣,但,在他的记忆当中,
他的父亲从来没有正规的训练过他,这个保龄球应该怎么打法,父亲从来没有给他专业
化的训练。但在他记忆当中印象非常深的是,在他刚刚学走路的时候,也学着父亲的样
子,用一个小球掷向远方的时候,我的父亲永远在做一件事,从他来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