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人类特有的,是向上的内在动力。期是自我意识的形成时期,此期,他们开始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是孩子的重要,如果损害、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和勇气,从而带来不良的后果。
在日常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对孩子事事处处不放心,在家里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碰。有的孩子想帮家长拣菜,家长怕孩子拣不干净、添麻烦而粗暴地阻止;家里来了客人,孩子想和客人一起玩,家长伯孩子调皮、给自己丢面子而把小孩支出去……实际上,这种“不让做”、“不放心”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它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孩子产生自卑感,并对家长产生对立和不满的。
尊重孩子的人格非常重要,家长切忌在外人面前批评或讽刺孩子。3―6岁的孩子开始有了强调自己尊严的愿望,希望自己能受到别人的重视和尊重。有的孩子晚上尿床后,家长就讽刺、挖苦孩子,第二天还告诉幼儿园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使孩子“当众出丑”。也有些家长一碰到熟人就当着孩子面数落孩子如何调皮、不听话,如何不懂事,把孩子数落得一无是处。家长这种做法是对人格的羞辱,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心理上产生种种不正常的反应。如果家长不注意方式,经常使孩子出丑,将会使孩子变得不以为耻、习以为常,无形中对不好的起了加深作用。
如果孩子经常处于被轻视、被当众贬低或受指责的地位,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胆小、畏缩的毛病。同时,孩子的不知羞耻也会助长孩子不诚实和任性的毛病。
孩子难免犯错误,不教育是不行的。但教育的目的是让他知错就改。打骂、训斥、恐吓是强烈的刺激,如果经常训斥孩子,将会使孩子具有适应训斥的,如果家长不断训斥孩子,孩子对适应“被训斥”的能力不断提高,最后家长的训斥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孩子出现逆反心理。
总之,家长要重视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了解孩子、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尽量给予满足,不能满足时,要讲清道理。当孩子有缺点错误时,家长应先了解情况,再根据事实讲道理,做适当的批评教育。批评要注意分寸和场合,尽量避免把孩子的错误公布与众,也不要对孩子算老帐,更不能动不动就训斥、恐吓孩子。孩子不听话、做错事、惹大人生气是常有的事,家长恼火时最好自己先克制情绪,等平静下来后再用和蔼的把道理讲给孩子听,使孩子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这样比单纯地训斥孩子效果好得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