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一样,是在那片广袤无垠的农村大地上长大的。每当农历立夏过后,紫云英如同一片片绚烂的紫云,覆盖了整个田野。而当它们被收割后,放水翻耕的农田便进入了短暂的休憩期,这时候,这里就成了泥鳅的乐园。晚上扎泥鳅来改善生活,是我们每年都要做的活动,也是我们童年时最为期待的乐趣之一。 扎泥鳅,这不仅仅是一种捕捉泥鳅的方式,更是一份技术活,一份需要智慧与勇气并存的活动。每当夜幕降临,乡村便显得格外安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蛙鸣和虫叫,打破了这份宁静。而这时,我们便会和儿时的伙伴们,带着准备好的工具,踏上扎泥鳅的征程。 准备工具是扎泥鳅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一只提竹笼,用来装捕捉到的泥鳅;一把用竹杆打着的煤油灯,或者是一把四节电池的手电筒,用来照明;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家伙——扎子。做扎子是重头活,我们会找一根细细木条或者细竹杆,用来做柄。然后,到大队部代销店里买一包大号的纳鞋底用的针。材料备齐后,将木条或者细竹杆的一头剖开,将针一根一根排到剖开的缝里夹好,再用麻绳一道一道地缠紧捆死。这样,一个扎子就做好了。它虽然简单,但却是我们扎泥鳅的得力助手。 天一黑,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出发了。一般三四个人一组,在水田里排成一排。左手拿着手电筒,右手握着扎子,我们开始了扎泥鳅的冒险。手电筒的光束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亮线,照亮了前方的路。我们先会用手电筒扫视田垄前方一遍,一是为了探路,二是为了看看有没有水蛇之类的危险生物。然后,将电光转向水田,开始寻觅泥鳅的踪迹。 在不停的寻觅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不同的惊喜。有时会看到泥鳅单个地趴在水田里,懒洋洋地呆着,好不舒服的样子。每每看到此情此景,我们会轻声说道:“莫动”,话音一落,扎子便迅速下去,水花四溅。然后提起扎子,折回往腰间的竹笼一扣,“pu”一声,竹笼里就多了一条泥鳅。那种成就感和喜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沿着田垄或水沟继续前行,会有更多的惊喜与收获。偶尔会看到一群泥鳅没有规则地睡在一起,有的侧卧,有的横躺,有的还偶尔伸下懒腰。这时,我们会屏住呼吸,摆正姿势,紧握扎子,然后迅速出手。一扎下去,扎子上便会有好几条泥鳅在死劲扭动腰肢。那种收获满满的感觉,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扎泥鳅不仅是一项技术活,也是一项有趣的运动。我们一般会从村口出发,绕村一周。在荒村野外,蛙鸣虫叫声中,我们会看到远处灯光忽闪忽现,那是其他乡亲也在扎泥鳅。离得近时,会听到他们小声说话的声音。凭经验判断,一般能认出是哪些伙计。相互之间会互相寒暄几句,问问彼此的收成,也会相互支照,不要把战区搞乱。这种乡亲之间的默契和友情,也是扎泥鳅的一大乐趣。 走过不同的路线,会遇到不同的惊喜。有时经过水塘的出水口,可以扎到喝倒水的鱼;偶尔还有黄鳝的出没;也有过遇见水蛇的惊慌。但无论遇到什么,我们都会保持冷静和勇敢,继续前行。因为在我们心中,扎泥鳅不仅仅是为了捕捉泥鳅,更是为了享受那份童年的乐趣和冒险的刺激。 绕村一圈,前后两三个小时,运气好的话,一般是可以扎到两三斤泥鳅的。回到家里,我们会往桶里加上几瓢水,把泥鳅养上一个晚上,让它们把泥巴吐出来。第二天再冲洗几次,中午就等着炖泥鳅上桌了。那种鲜美的味道,至今回想起来仍让人垂涎欲滴。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我们已经长大成人,离开了那片熟悉的田野。虽然偶尔还会和朋友相聚小酌,品尝到各种美食,但泥鳅的味道却永远不再是那个童年的味道了。那份纯真的快乐、那份冒险的刺激、那份乡亲之间的友情和默契……都已经成为了我们心中最珍贵的回忆。 如今,每当我想起那段扎泥鳅的时光,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我童年时最快乐的时光之一,也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虽然那段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那份记忆却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成为了我生命中永恒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