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溪一日游:探寻山水与古迹》
晨光初染时,兰溪老街的青石板已泛着润泽的光。街角的木门“吱呀”一声推开,蒸腾的热气裹挟着豆香扑面而来——那是老字号“陈记豆坊”正在磨制当天的第一桶豆花。老板娘手持铜勺,将凝脂般的豆花舀入青瓷碗,撒上虾皮、榨菜末,浇一勺秘制酱汁,动作行云流水,仿佛在演绎流传百年的晨曲。檐角的露水还未干透,挑担的货郎已摇着拨浪鼓穿街而过,惊起一串清脆的鸟鸣。转角处的雕花戏台上,斑驳的朱漆映着朝阳,让人恍见明清商贾云集时,昆曲名伶水袖轻扬的盛景。
巷陌深处藏烟火
正午的老街褪去晨雾的朦胧,化作一幅泼辣的市井画卷。炒年糕的铛铛声从“吴家灶台”里窜出,铁铲与铁锅的碰撞间,雪白的年糕片裹着焦糖色的酱汁翻飞起舞。店主老吴的围裙沾满油星,嘴里却哼着兰溪滩簧的调子:“三月桃花汛,江鲜满船归……”临河的食客们就着黄酒,筷子在青瓷盘间起落,夹起的不只是酥烂入味的梅干菜扣肉,更是江南水乡慢煮的时光。转角处飘来米线的清香,竹匾上晾晒的番薯粉在阳光下透出琥珀色,像极了老街沉淀的岁月。
地心深处的时光褶皱
城郊的溶洞群是大地私藏的万花筒。踏上游船时,艄公的竹篙轻点石壁,惊醒了沉睡亿万年的钟乳石。船灯扫过穹顶,石瀑倾泻而下,恍若银河倒悬;忽而转入逼仄水道,莲花状的云盆层层叠叠,倒映着粼粼波光,宛如穿行在龙宫的琉璃回廊。徒步石林时,斜照的日光为嶙峋怪石镀上金边,那些状若佛陀、形似飞鹰的岩柱,竟在光影变幻间有了呼吸。导游指着岩壁上细密的年轮纹路笑道:“这里的每道褶皱,都比《兰溪县志》古老百倍。”
仙山问道见云心
暮色将黄大仙宫的金顶染作暖橘时,道观的晚课钟声正荡开山间薄雾。三清殿前的千年银杏抖落几片金叶,飘过香客虔诚合十的掌心,落在青砖拼就的八卦图上。沿着后山的石阶拾级而上,忽见飞瀑如白练垂落深潭,水雾间隐现的“涤尘亭”匾额,墨迹竟带着王羲之的风骨。驻足山腰回望,暮霭中的兰江蜿蜒如带,江心沙洲上白鹭点点,恰似仙人随手撒落的棋子。
夜市星河落人间
入夜的解放路夜市,霓虹为古老的街巷披上魔幻外衣。烧烤架上跳动的火焰里,裹着紫苏的江鱼滋滋作响;炒饼摊前铁锅翻飞,焦香的饼屑混着葱花香,勾得行人频频驻足。白发阿婆的糖画摊前,孩童举着晶莹的龙凤糖画奔跑,糖丝在月光下划出细碎的银河。转角传来胡琴咿呀,民间艺人的《兰溪谣》揉进了烧烤的烟火气:“江水九曲十八弯,不如阿妹眼波转……”
当最后一块灯牌熄灭时,兰溪又变回了那个枕水而眠的江南女子。江风捎来远山的松涛,恍惚间似有仙人驾鹤掠过,在星幕上写下未完的谶语——这座山水与时光共同雕琢的城池,终究把千年风月,酿成了醉人的日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