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在线|lanxi.online|兰溪新闻|兰溪在线|兰溪论坛|兰溪信息|兰溪网|兰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社区广播台

查看: 390|回复: 0

子线的钩饵状态与钓组灵敏度的探讨

[复制链接]

666

主题

944

帖子

271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14
发表于 2019-4-7 14: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垂钓中大多都关心钓组的灵敏度问题。线组是由主线、子线、浮漂、坠子、钩、饵等元件组成,当然,这些元件的大小、结构、性能等对钓组灵敏度都有一定的影响。例如,浮漂的大小、造型、光洁度、漂尾直径等对钓组灵敏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决定钓组灵敏度的主要因素呢?这个问题好像早有定论,用不着多说。但是,一段时间,连篇累牍的关于盲区的文章,推导出了一个全新的结论:子线长短是决定钓组灵敏度的主要因素。孰是孰非,不得不说点看法。
笔者认为,决定钓组灵敏度的主要因素不是其中的某一个元件,而是各种元件的组合方式。钓组灵敏度是钓组总体的,最最重要的是决定于水下钩饵状态和子线状态。所谓调漂,从水面上看,是调整调目和钓目;从水下看,就是调整钩饵、子线的状态—钩饵悬浮多少、卧底多少,子线弯曲松弛程度。钩饵状态、子线状态又是紧密联系的。钩饵悬浮多,子线绷紧程度大,反之,钩饵卧底程度大,子线弯曲松弛程度大。子线完全弯曲松弛,钩饵完全卧底。根据鱼情,如果想钓得更灵敏一些,就拉长调目、钓目之间的距离,从而使钩饵悬浮得更多些、子线更绷直绷紧一些;反之,想钓得更迟钝一些,就调整调目、钓目之间距离更短一些甚至钓目大于调目,从而使钩饵卧底程度大些、子线更弯曲松弛。
444-16050911424D27.jpg

为什么钩饵悬浮越多、子线越是绷紧,钓组就越是灵敏?道理很简单,钩饵悬浮多,对水底压力小、与水底摩擦小,吞饵比较省力;子线绷紧,能够直接快速传导拉力,使钩饵和浮漂移动同步。反之,钩饵卧底多,对水底压力大摩擦力大,吞饵比较费力;子线弯曲松弛,传导拉力延时、减弱。一个钓组的灵敏度,不是完全、但是主要决定于钩饵、子线的状态。其他的任何因素都是次要的。例如,钩饵完全卧底子线完全弯曲松弛,即使用最高档最灵敏的浮漂,钓组还是显得相当迟钝而不可能显得很灵敏,更何况子线长短乎。
从钓鱼实践来看,大家都是通过调漂—调整调目、钓目,调整钩饵、子线状态来实现钓组灵敏迟钝状态的改变,以适应鱼情。很难想像,如果真的是子线长短是决定钓组灵敏度的主要因素,那么,在钓鱼过程中怎样调整灵敏度?是不是一会儿把子线换长点一会儿把子线弄短点?脱离实际,太离谱了。
在传统沉底钓组中,盲区论似乎有些道理,但是,也存在问题。大家都知道,一般说来,短子线比较长子线灵敏。这是因为,长子线弯曲松弛的机会比较多些。如果长子线绷直绷紧、比较短的子线弯曲松弛,这种情况下就不能以子线长短论灵敏迟钝了。又如,长短子线都绷直绷紧,鱼儿向外吞饵,也不能以子线长短论灵敏迟钝。在沉底钓组中,长短子线因为弯曲松弛机会不同而出现灵敏迟钝的差别,大家都明白,这已经足够了。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没有必要搞得那么复杂。
在悬坠钓组中,双钩饵一拖一触、一触一悬等几种情况,短子线钩饵比较长子线钩饵灵敏一些,也是相当简单的问题:下钩饵子线比较上钩饵子线弯曲松弛程度大一些,传导拉力的效果差一些,所以下钩饵比较上钩饵灵敏度差些。问题本来就是这样简单。按照盲区论的解释,是因为长短子线盲区大小范围不同,而且不同状况下,盲区的设定又不同。有的钩饵在盲区边缘,有的钩饵在盲区下方有一段距离。这个距离又有分别,有的决定于子线长短差,有的决定于钩饵重量,有的决定于调目钓目差。如果盲区论真有点什么道理,这一套又一套的设计也会令人感到一头雾水。谁能够记住,记住了又有什么用?
444-16050911424D27.jpg

再说一个小小的例子。甲用30厘米长子线调单钩饵轻触底、子线绷直绷紧,乙用10厘米短子线调单钩饵完全卧底、子线弯曲松弛,其他条件相同,请问,他们哪个钓组比较灵敏?这个问题是不是太幼稚了?我只是想说,盲区论推导出的全新结论完全脱离实际。
盲区论的长篇论述中的细节问题很多,没有必要进行逐一讨论。评驳一两个问题就足够了。
盲区论错误的又一个原因,是只注意到子线的长短而忽视了子线的状态。子线的状态〔以及钩饵状态〕联系着力的传导。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缺乏力学分析。研究调漂,研究灵敏度,最要紧的是抓住浮力、重力平衡,着重进行力的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