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统计局报告报告称,受国际输入、部分商品供求不平衡、成本持续上升、结构调整及流动性过剩等因素影响,中国近两年价格涨幅创近10年来的新高。
而在下阶段,价格上涨的压力依然不轻,但报告同时指出,在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综合作用下,目前市场物价走势开始出现一些积极向好的变化,为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创造了有利条件。 []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3%,连续三个月回落。其中,食品价格较上月下降0.1%。同时,7月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0%。这也是1996年以来PPI的最高涨幅。(资料图片)
2007年以来,我国市场价格呈现明显上涨的态势,已经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矛盾和问题。此轮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下阶段走势如何?对此作了一些初步的分析。
近两年来价格上涨的主要特征
国家统计局报告称,受国际输入、部分商品供求不平衡、成本持续上升、结构调整及流动性过剩等因素影响,中国近两年价格涨幅创近10年来的新高。
近两年来价格上涨还有以下几点特征:一是上涨主要集中在食品和居住两大类;二是上涨范围不断扩大;除食品和居住类价格涨幅较高外,其余种类商品价格的涨幅也在逐步扩大;三是农村涨幅高于城市,内陆高于沿海。
(一)涨幅创近10年来的新高。1997-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基本都在2%以内。其中有3年为绝对下降,仅2004年涨幅为3.9%。进入2007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逐季攀高,从1季度的2.7%,分别上升至2季度的3.6%,3季度的6.1%和4季度的6.6%,全年涨幅达4.8%。今年1-7月,涨幅又进一步上升至7.7%,为1997年以来的最高涨幅。
(二)上涨主要集中在食品和居住两大类。从大类看,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影响较大的主要是食品、居住两个大类。食品类价格涨幅从2006年的2.3%,提高到2007年的12.3%,2008年1-7月达到19.5%,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的影响程度从2006年的51.9%,分别提升至2007年的83.9%和2008年1-7月的82.3%。居住类价格2006年上涨4.6%,2007年上涨4.5%,2008年1-7月上涨7.0%,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的影响程度分别为40.8%、13.1%和13.5%。
近两年来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一)国际输入的因素。近两年来价格上涨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由于世界经济已连续4年保持5%以上的增长,特别是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快速增长,使全球初级产品需求量迅速扩大。加上美元持续大幅贬值,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市场石油、煤炭、农产品、铁矿石及金属等基础性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
(二)部分商品供求不平衡的因素。从主要农产品市场供求情况看,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的主要集中在:生猪(猪肉)、大豆、食用植物油、稻谷(特别是粳稻)、棉花等。
(三)成本持续上升的因素。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是成本上升的重要方面。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
下半年中国CPI涨幅有望进一步回落
报告称,下阶段价格上涨的压力依然不轻,因为农产品价格涨幅明显回落的难度较大,上游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加大了最终消费环节价格上涨的压力;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改革可能会形成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且国际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仍然较大。
但报告同时指出,在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综合作用下,目前市场物价走势开始出现一些积极向好的变化,为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创造了有利条件。近三个月来CPI涨幅连续走低,5-7月同比涨幅分别为7.7%、7.1%和6.3%,与4月份8.5%的涨幅相比有了较为明显的回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