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用户名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快捷导航
兰溪在线
Portal
兰溪家园
BBS
杂谈
热点
兰江
民生
答疑
市场
男婚女嫁
同城
文娱
生活
招聘求职
房屋租售
教育
旅游
饮食
我形我塑
情感随笔
妈咪宝贝
消费
商家展厅
视频
小说
游戏
摄影沙龙
家有爱宠
便民
养生
装修
数码
钓鱼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兰溪在线|lanxi.online|兰溪新闻|兰溪社区|兰溪论坛|兰溪信息|兰溪网|兰溪村
»
兰溪家园
›
兰溪在线--俱乐部联盟
›
户外运动
›
先锋大讲堂:山地活动中户外风险与安全意识评析 ...
社区广播台
返回列表
查看:
315
|
回复:
0
先锋大讲堂:山地活动中户外风险与安全意识评析
[复制链接]
钱塘在线
钱塘在线
当前离线
积分
1526
508
主题
508
帖子
1526
积分
金牌会员
金牌会员, 积分 15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74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74 积分
积分
1526
发消息
发表于 2019-4-13 22: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期先锋导师:老橡皮
山地运动是指在海拔3500m以下的山区、丘陵、峡谷等自然资源为载体的户外运动形式。
信息社会给人们带来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休闲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参与到户外丰富多彩活动中的人们越来越多,诸如、、、、、等山地活动项目,受到了体验者的青睐。刚接触户外生活的人们,起初也只是考虑应该制备什么必要的装备,以满足活动的需要,甚至很多人对装备的功能,给自己能带来什么安全保障都不知晓。
现在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参与者的重视。相关的户外事故的报道也在不时地刊登,而且许多事故来源于山地活动中,这说明户外安全意识必须受到重视了。
【案例分析】
案例1
2006年“五一”期间某网站的一名老驴发起的穿沙。这支不足二十人的队伍在5月3日下午3点左右行进在由响沙湾到七星湖的途中,该女突然出现中暑的症状,而周边当时没有医疗经验的人员只能临时采取人工呼吸维持其生命。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该驴友不幸死亡。
评析:该案例本来不用该有的结局,主要是因为发病者位置与救援者没有及时衔接好,救援不及时造成的。
案例2
2009年3月21日11时50分许,祖山景区内发生意外事故,驴友自发组织的100多名网友,翻山越岭进入尚未开放的景区,其中部分人在黑尖顶(未开放)滑道向下溜滑时突然失控,被甩出滑道,事故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
评析:该案例是由于主领队与队员脱节,使队员在遇到景区内没有开放的,安全无保障的滑索时,没有得到控制,冒然去滑索,人员堆积碰撞造成的,领队责任比较大。
案例3
2009年6月13日,一对年轻夫妇在箭扣翻越“鹰飞倒仰”时不幸遭遇雷击后坠崖身亡。
评析:箭扣鹰飞倒仰晴空闪电是经常有的,这对夫妇不熟悉箭扣的地理特性和气候特性,不知道在这样的地带不能接打电话,当第一人被雷击后,第二个人不能去用手拉,结果双双而被雷击。
案例4
2010年6月,某队伍组织一行人去走天山中有两名女性过河时因河中的暗流而被冲走,身亡。。。一时在国内户外圈引起轰动。
评析:河水湍急的情况下过河,要架好牢固的路绳,使绳索绷紧,还应在腰间把安全锁挂在路绳上,才可以安全通过。这个案例时领队忽略的河水可能带来的危险,冒然过河,而且是连成串借助不稳定的路绳,河底凹凸不平,加上两名女队员体能和技巧不行,导致全队被河水冲倒而发生的事故,领队的责任也不能逃避。
案例5
2012年2月25日上午9:30左右,来自的一支队伍在前往道宝河的路上,在山西区域的207国道上不幸冲入六十米左右的山沟内,造成当场死亡10人,10余人重伤的重大交通事故.
评析:该事故触目惊心,事故的原因完全是由于司机路况不熟,违章超车、超速,驾驶技术欠缺造成的。
案例6
2012年3月3日13时左右,某组织20多名滑雪爱好者前往五常市大秃顶子山滑野雪时遭遇雪崩,事故中一编号为“007”的滑雪者被埋失踪,后确认死亡。
评析:这个事故有两个方面失误,一是探路踩线的时间和实际活动时间相差了2个多月,季节原因使雪已经开始融化且春芽生动,势必造成雪山体松动,这种情况下继续去滑雪,会增加破坏雪体的粘稠度,造成雪崩,这是组织者对当地山体和雪崩概念无知的情况下发生的事故。另一方面,是当地林管局为了追求和开发项目,没有做科学的可行性研究,风险预案没有,应急救援没有,导致事故发生后救援无助,不及时。
案例7
2012年12月22日30名在北京交界的灵山(主峰海拔2303)登山时突遇暴风雪,2人遇难冻死。
评析:完全的低级错误导致的事故。遇难的两个人是老驴,领队级人物,极端天气下,经领队同意挑战冲顶也无可厚非,但是起码的装备应该不离身边,最后找不到自己的,导致失温遇难;另外,领队应该留下一人守候再带队下山,这就等于没有收队一样。其他队员将两人包带下山,领队应有安危意识,发现了应及时上山送达,说明队伍管理混乱,领队责任不可推卸。
案例8
2014年11月28日国内登山者柳志雄、胡家平成功登顶著名的技术型,后下撤途中发生意外,两人遇难,在国内登山界引发震动。
评析:非常惋惜和难过,两位是技术型登山界的佼佼者,挑战新线登顶,下撤时发生滑坠造成事故遇难。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的确如此,尤其是高海拔登山,下撤比上升还要注意,具体的事故原因分析应该就是滑坠造成的事故。
案例9
2014年10月9日,5名驴友在网上相约集体前往景区探险,在景区迷路。其中,2名驴友与队友走散后,成功脱险,而另3名驴友则下落不明。后发现失联驴友伟哥的遗体和阿武的遗体后,队长李静失踪。
评析:探险是一种精神,但不能去冒险式的探险,首先必须了解活动区域可能遇到的危险和困境,这个事故就是在遇到困境时,队员个人自救能力有限,装备缺失,队伍脱离,使遇难者无法克服困境造成的。
案例10
2015年9月19日、20日,英德市波罗镇中崆大峡谷,因遇突发洪水,两支队伍中的6名队员被洪水卷走失踪失联。
评析:这又是一起群死群伤的事故。其根本原因是组织者的风险意识差,不懂得天气变化应该有的风险管理和应对。致使很多驴友在河边低洼处扎营没去劝阻。没有看就可想象到,一旦大水过来,怎么去躲避呢?
组织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队员自身也确实安全意识。以上具体案例大家可以搜索关键词的相关链接。
根据以上事故案例,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1、组织者能力和责任心;2、队员素质和能力低,安全意识差;3、政府管理失控;4、其它原因;来具体分析一下发生事故的原因产生于哪些方面?
【风险管控】
中,遇险的主因是组织者和驴友不仅户外知识缺乏、自身能力不足、准备不周,有的俱乐部只追求利益而忽视安全,有的驴友仅凭一腔热血和盲目乐观冒险精神,不科学的去户外,不听劝告的出行,都是国内驴圈普遍存在的问题。
其来源主要发生在几个方面:1、组织者或领队组; 2、队员自身; 3、客观条件 ;4、其它
参加过户外技能培训的驴友都知道,在很多有关户外安全的讨论中,是更多的集中于遇险自救和救援。其实,如果缺了科学、理性的准备,就为出行埋下了很多隐患。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大的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发生呢?
以下是我们根据案例和经验教训归纳的一些原则
一、活动设计的风险评估
一个好的活动,安全的活动,应该从设计时就体现出必要的一些要素。
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活动线路是否可以实行,根据活动地域的季节气候条件,山地活动的难易程度,来往活动地域的交通是否通顺等因素,来配置领队组,装备,选择队员和人数。有很多俱乐部在组织活动时,一味地追求人数来提高经济效益,忽略了风险安全,势必会造成安全隐患,这样的案例在1~3日普通登山、徒步活动中出现过很多。
在我接触的范围内,就知道有带四五十人去的队伍,队员发病无法下撤,队员用气罐在内取暖出现轻度一氧化碳中毒现象;有为了车位收满一车人就发队,不管有没有装备,也不知道队员有无户外能力,甚至根本就不知道队员是自己队伍的成员,就去冰天雪地玩耍的队伍;队员能力、年龄结构、装备都是参差不齐,带这样的队伍参与相对难易程度较高的山地活动,丢人、迷路、摔伤、失温的安全事故经常发生。
还有一些1日活动,队员上车根本不知道去哪,也不知道谁是领队,也不知道需要什么装备就来了,这样的队伍大事故不出,小事故不断是必然的。
二、活动实施的风险管理
1)交通方面:车辆通往活动地的道路是否畅通,有没有冰雪遇阻路段,有没有山体滑坡路段,路途上加油站是否够用
2)天气情况变化
3)队员的装备是否按要求配置的
4)食宿地的房间、饮食是否已联系妥当
5)露营地的安全、环保是否符合要求
三、领队组素质和能力
领队组是户外活动安全运行的核心,这个核心关系到整个队伍顺利到达活动地,安全返回,让大家感到户外出行是快乐的幸福的,这就需要领队组完全具备的一些素质和能力,具体的是指领队组的全局控制力,凝聚力和引领能力。
每年一度的长野穿,吸引着很多驴友前往,有一次我在长白山营地就遇到一支队伍,有一名队员没有帐篷、没有等装备,倒是蛮有体力的,可能是跟他们领队玩过几次,领队就带着他出队了,到了营地我发现,这个队员带了一卷子塑料布,我噻,难道我遇到了野外生存专家“贝尔·格里尔斯”,看他搭完帐篷,从裹着的包里拿出一条棉被来。。暂不说棉被多重,不知道组队时,领队是否有装备要求之说,不是必须,但起码要靠谱一些,装备是干什么的,装备是保护自己的,还有一名队员因为没有睡袋就在火堆边静坐了一夜。这个案例说明,领队平时对队员引领有缺失,尤其是像长白山野穿这样的线路,没有后援,没有补给,一旦被雨水淋湿,夜间是无法保暖的。
四、队员的素质和能力
队员是户外活动的中心,这个中心要具备户外理念、素质、自我运行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户外理念和素质事关你在户外生活的顺畅和快乐,要经常浏览一些网页去关注去学习,培养自我安全意识,在选择活动时,要审慎选择组办者资质和能力,有很多俱乐部没有资质,只是一个群,或者只是注册一个民间组织,发起活动时,对参与的队员没有什么限制,大帮哄,多多益善,对于这样的组办者,你需要考虑的首先是安全性,这个活动安全吗?遇到突发事件能规避吗?我自身该具备一些什么能力呢?
在我身边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一个户外组织,十冬腊月组织了去二浪河穿越,我俱乐部的两名队员参加了这个活动。午饭之后,在该领队没有走过这条线路,事前也没告诉队员应该准备一些什么食物和装备,也没有GPS数据,靠一部手机就带了十几人就进山了,白茫茫的大雪覆盖着山林,结果走不多时就迷路了,这种情况下正常应该原路返回,这个领队倒是有股倔劲,东闯一下西闯一下,一直到天色大黑也没走出去,这时很多队员没有,也没有食物,还有的队员没有保暖衣物,队员之间彼此又很多不熟悉的,有的队员已经出现恐惧心理,有的队员出现失温现象,也有队员受伤的,最后一名队员被抬出来的。。本来几个小时的穿越行程,结果他们走了19个小时,一直走到第二天早七点才出来,要知道那是十冬腊月的黑龙江大山里,无水可以吃雪,无实物身体热能怎么补充?没有照明怎么行走?
这个案例说明:组织者和领队,没有告知队员应该准备什么,盲目在严寒下冒险实施活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队员自身没有户外经验,有的队员连常规的户外常识(饮食、灯具、保暖衣物)都不知晓,盲目跟随势必会造成这样事故的发生。
今年我去,桂林的喀斯特地貌吸引了众多游人前往,很多秀美的喀斯特山地地貌就在城中,有的人就试图要跃跃欲试的去攀登,很多时候由于安全意识差、自身能力的问题被挂在上面了,朋友带我玩耍时就说,在桂林电台、电视台经常播出一个人或几个人在某地等待救援的案例,希望我们驴友今后在从事户外活动时,首先把安全放在首位,量力而行。
以上我们结合案例对山地活动中的安全进行了评析。安全无小事,只有做到了安全,户外生活才是丰富多彩才是幸福快乐的。
【风险管理与安全流程】
在国家没有一个完整的保障体系或者规范出台前,我们可以搜集参阅一些关于户外安全论述的规定,运用到俱乐部自身,建立自身的保障体系和规范,或者叫做安全流程,在遵循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上,来保证俱乐部出行安全顺畅(也适用单兵出队),这里不包括外部救援等项目。
具体的内容一般是:
1.组织者(领队)职责
⑴活动设计的可行性
在设计活动时,根据时间、地点、季节、自然等项,去调研和甄别该线路的可行性
例如:本来我们要去看花,结果花期过了,那这样的活动就刻意不去涉及了。
⑵随时掌握气候条件,来预防天气变化带来的风险。
例如:必备的装备是否需要增添,天气变化满足不了活动运行的需要,从安全角度出发,那就要改变活动形式或取消活动。
⑶出发前,要对队员的技术装备、生活装备进行检查,满足不了活动需要的装备,一定要补齐,否则可以拒绝参加活动。
长白山案例:避免前面说的带棉被上山露营的现象,没有头灯或照明工具就出队的。
⑷对活动区域及环境进行勘察,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例如:蜱虫的侵害,在东北地区,清明之后,蜱虫大量出现,那么没有注射森林脑炎疫苗的队员,就尽量不要允许参队,因为每年都有很多进山的人被咬,一旦遇到带有病毒的蜱虫,后果不堪设想。
⑸出发前的准备会要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与队员进行最后确认,看看队员有无身体条件不适合本次活动的。
⑹进一步与地接、向导、出车司机、食宿等方面进行沟通确认,确保线路的可实施,车辆及道路安全通畅,食宿环境卫生。
⑺在路程上,要向队员进行户外技能与能力、安全意识、危险应对等知识的传输,引导队员发挥主观能动性,配合团队使活动圆满进行。
2.风险管理与应对
⑴在活动进行时,随时告诉叮嘱队员要保管好贵重物品,必要时可集中存放和保管,以免钱物丢失造成的纠纷和矛盾。
⑵对活动中出现损伤的队员,要及时进行处理,避免损伤过大。
⑶对于出现恐惧心里的队员,要采用安慰、鼓励、称赞等方法去缓解队员的心理压力。
⑷风险事故发生时,领队组要竭尽全力保护和引导队员至安全地带,活动结束后要多关心多回访。
3.风险规避与自留
户外活动中有些风险是不可消除的,例如:交通事故、、蚊虫叮咬、刮伤摔伤,装备损坏要做到尽量的将风险转移或规避,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⑴保险必须项
每次出队参与者必须强制保险。我们在组队时,经常会遇到队员说自己已经办了年险,不想再办俱乐部要求的保险,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耐心说服其利弊,一方面,是队员本身的年险未必适合本次活动;另一方面,如果一旦出现伤亡事故,俱乐部强制保险会规避或减轻由赔偿带来的风险,因为有一部分保险责任是由保险公司来承担的。
⑵风险自留
对于一些风险成本、风险概率和损失程度都很低的风险,俱乐部和队员都可以接受的风险,就可以采取低风险管理策略,也叫风险自留。例如:蚊虫的叮咬、感冒、胃肠道疾病、轻微擦伤等,可以用俱乐部或队员的药箱处理。这其中对于装备自然损坏和意外损坏的风险也都是可以接受的。
以上我们对山地活动中的风险与安全进行了评析,在山地活动中的风险有客观性、复杂性、不确定性,也有可测性和潜在性的,如何评估、控制和管理好这些风险,是我们的户外生活更加安全,是摆在每一位户外人面前的课题,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将风险控制到最低,让救援的词汇不出现在活动中,才应该是一个完美的活动。
了解更多详情,请进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 2001-2013
兰溪在线
(http://www.lanxi.online)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风格购买及设计联系:13199855600 QQ:119331234 Designed By
优源码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
源码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