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在线|lanxi.online|兰溪新闻|兰溪在线|兰溪论坛|兰溪信息|兰溪网|兰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社区广播台

查看: 3177|回复: 0

山野 · 安全指南

[复制链接]

508

主题

508

帖子

152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26
发表于 2019-4-13 22: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简介
如果您是第一次阅读本守则,建议您小声地一字一句念给自己;如果您是一名运动爱好者,建议您每隔一段时间重温本守则。
户外理念:安全 环保 自助
安全
具有天然危险性,请充分考虑个人的社会责任以及个人、家庭对可能意外的承受力后审慎选择加入。充分的计划、合适的同伴、可靠的装备虽不能绝对避免但能有效地降低户外活动的风险。请根据自己的能力、经验选择合适的活动并合理控制活动强度,反对冒进,应学会理性放弃。
环保
户外运动是通过对自然的索取来获得自我的愉悦,所以每一个户外运动参与者都应对自然心存感激,关注和学习正确的环保知识,并严格要求自己,在活动中把对自然环境的冲击降到最低,以身作则影响身边更多的人。
自助
在一个集体出行的团队里,自助的含义本身有两个:打理好自己的事、分担团队的公共事宜。作为一名合格的者,在具备独立思考、自我照顾能力的同时,还应发扬协作精神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他人施以援手。
安全登山守则
1、每个人都是领队,努力成为一名具有责任感和丰富经验的登山者。
2、队伍组成应该合理,在难度和强度较大的活动中,新人比例不应超过三分之一。
3、队伍不应少于四人,活动中应时刻坚持二人同行原则,严禁独行。
4、行程计划须缜密完整,活动人员和留守人员都应当彻底了解行程计划。
5、加强日常锻炼,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6、培养户外安全意识,学习户外知识和技能,积极提升户外能力。
7、敬畏自然,重视每一座。量力而行,不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8、活动前应将紧急联系方式告知队友,同时将活动信息告知家人,随身携带应急资料卡。
9、活动前应当密切留意当地天气预报,活动中天气突变时应及时调整行程。
10、登山时应携带合适的装备、充足的食品和饮水,并留有备份以应对意外情况发生。
11、行进中合理调整呼吸和步伐,保持良好的行进节奏。队伍的队形应保持完整紧凑,首尾呼应。
12、活动时合理评估身体状况,若有不适应该及时告知队友,必要时应当下撤。
13、确保通讯工具畅通,保持队伍沟通顺畅,并定时向家人和留守人员报告行踪。
14、不燃烧,正确使用炉具,注意野外用火安全,避免引发山火。
15、利用地形图、指北针或GPS辨别方向,确保正确的行进方向。
16、沿成熟的道路行进,尽量不要尝试隐秘的小路或开辟新的道路,避免行走夜路。
17、迷路时应折回原路或原地待援,保持冷静并保存体能,必要时寻求外界援助。
18、登山应发扬团队精神,关心队友、互相帮助,危险地段进行安全提示并协助通过。
19、活动后及时总结,如实披露安全隐患,有助于自己及他人吸取经验和教训。
20、“安全”二字重于一切,所有与户外安全相关的内容都应是本守则的一部分。
LNT七大原则
Leave No Trace,译为走过不留痕,是户外环保行为准则,旨在引导我们在进行户外活动时保护自然并尽量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冲击。
一、提前计划和准备
1、充分的准备能帮助者安全愉快地达成旅行目的,同时又能减少对山野的破坏。
2、做好坏天气、可能危险及紧急状况的准备。
3、合理规划行程,尽量避开高峰期。
4、以小团队前往,把大团队拆分为4到6人一组的小团队。
5、出发前重新分装食品,尽量减少垃圾。
二、在坚实的地表行进和
1、坚实的地表包括现成的步道、岩石、碎石地、干草地以及雪地。
2、使用现有的步道和营地,避免开发新的步道和营地。
3、一路纵队行走在步道中间,即使碰到积水或泥泞之处也不要偏离步道。
4、不要为了抄捷径而离开现有步道。
5、尽量缩小营地范围,在没有植被的地方露营和活动。
6、保护水源,在距离湖或河流60米开外的地方扎营。
7、好的营地是找到的而不是制造出来的,不要改造营地。
三、妥善处理废弃物
1、带进来的东西全部带走。
2、露营时包装好食物和垃圾,避免动物取食。
3、排泄时应挖猫洞掩埋,猫洞应当至少有15到20厘米深,距离水源、营地和步道60米以上。
4、不应直接在水源中盥洗或洗碗,应取水到水源60米外进行,不使用不可分解的洗涤剂,洗碗水滤掉后残渣应分散倒掉。
5、检查营地和所经之处,把所有的垃圾、剩余的食物和零碎的丢弃物全部带走。
四、保持自然原貌
1、保持岩石、植物和其他自然物的原貌。
2、观察,而不去触碰文化或历史遗迹。
3、避免引入非原生的物种。
4、不要修筑、开挖,以免破坏。
5、使用以及指北针,避免使用喷漆、石堆、旗子或其他人为记号。
五、将营火的影响降至最低
1、营火会对自然环境产生极大且长久的影响,请使用便携炉具煮食以及使用营灯进行照明。
2、生火会对土壤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并且生火的痕迹总是变得越来越大,永远无法消失。
3、即使被允许或迫不得已生火,也尽量生小火。不砍树,只取用地上的小树枝。最后,将木炭烧成灰烬,浇灭营火,分散冷却的灰烬。
六、尊重野生动物
1、只可远观,不要尾随、靠近或触摸它们。
2、不喂食野生动物, 避免危害它们的健康、改变它们的自然习性、致使它们暴露行踪或产生其他危险。
3、管好宠物,否则就把它们留在家里。
七、考虑在户外的其他人
1、尊重他人,避免大声喧哗或打扰他人。
2、在狭窄小路上应互相避让。
3、礼让负重者和上坡者。
4、别让你的声音掩盖了大自然的声音。
行前准备
一、思想准备
自助精神、团队精神、安全意识是一名合格登山者最基础的品质要求。
二、身体准备
健康的身体素质、充足的体能储备、良好的身体状态,是进行户外运动的基础条件。参加活动应循序渐进,不要参加大大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活动。
三、收集资料
一份完整的活动计划应包括天气情况、行程计划、装备食品计划、团队分工、交通接驳、风险评估、安全预案等,同时在活动出发前务必使参与人员与留守人员都充分了解。
四、风险评估
1、评估自己是否有足够的体能、能力、装备和经验去参加此次活动。
2、评估领队能力、行程规划、线路难度、团队构成、天气情况,是否是安全的活动。
五、物资准备
1、装备:合格的装备是安全出行的保障,根据线路情况选择合适的装备。
2、食品:合理搭配食品,做到足量、营养、方便、环保、卫生。
3、饮水:根据线路、天气、补给等情况决定携带的水量,不饮用生水。
4、药品:请携带个人常用药品以防万一,一个队伍应有人携带急救药箱。
5、应急:包底应急物资包括500ml的饮水、备用粮、雨衣、御寒衣物等。
行进方法
一、行走步法
1、全脚掌,稳踏步,小步伐,保持节奏,匀速缓行。
2、上坡时外八字行走,下坡时放低身体重心,下高台时不要跳跃。
二、行走纪律
1、保持队型紧凑,首尾呼应。
2、贯彻2人同行制度,严禁单独行动。
3、因故需脱离队伍,应向领队报告,由领队进行安排。
三、队伍分工
1、先锋:由队伍中能力、经验较强者担任,先锋队员必须选择正确、安全的行进线路,并且顾及队伍首尾呼应。
2、收队:由队伍中体力最强且耐心细致者担任,确保不遗漏任何队员,并且注意观察行进方向及队员状态,发现异常时应及时与领队沟通。
3、协作:协助先锋队员进行线路判断、选择,指导队员通过危险路段,承担安全提示、关键点留守、分摊公用物资等工作内容。
户外风险防范
一、暴雨
关键词:及时避雨 注意保暖 随时撤离
1、行进中遇到暴雨,应根据行进的路段、雨势的大小以及队员的身体状况迅速决定继续行进或避雨。继续行进时,应更加注意辨别方向,必要时使用安全绳,确保行进安全;避雨时,应注意保暖,防雷击,防山洪。
2、露营时遇到暴雨,应根据周围地形和雨势大小决定是否转移营地。同时对进行加固,并安排轮流外出值班;将多余物品整理好收入中,准备随时撤离,一旦发现山洪暴发、泥石流等危险存在,马上撤离帐篷。
二、山洪
关键词:下雨不入溪 遇雨往高走 警惕混浊物
1、除非是有准备的活动,否则不要沿溪涧河道进行登山活动;
2、夏天雨季或暴雨后切勿涉足溪涧
3、在峡谷溪谷中,开始下雨时应迅速离开河道,往两岸高地走,不要逗留在河道休息。尽量避开最易聚水的长沟或河床以下的平坦延伸地带
4、发现流水湍急,混浊及夹杂沙泥腐烂树木的时候,是山洪暴发的先兆。
5、山洪来临后,应先选择高大的树顶作为避难所,必要时应弃装向高处转移。
6、 如果不幸掉进湍急的河水里,应拼命抓住自己的背包(背包可充当救生圈),或者抓住随山洪冲来的大树木,或者抓紧岸边的石块树干或藤蔓,设法爬回岸边或等候同伴救援。
三、雷电
关键词:就低不就高 及时躲避 远离金属物体
1、如果天气预报有雷暴雨,不要在狭窄的山谷或溪谷、以及高而空旷的地区活动。
2、在野外遇到雷电时,应将身上的一切金属物拿下放在背包中,穿上雨衣以避免淋湿。
3、切勿打手机,避免走进被淋湿或有积水的地方。
4、看见闪电后马上听到雷声,说明你正处于靠近雷暴的位置,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蹲下。等到雷声逐渐远去,迅速找到安全的场所避雨。
5、较好的防护场所是洞穴、沟渠、峡谷或高大树丛下面的林间空地。如果是在空旷的山谷或者草原上,只能找低洼地蹲下来,要尽量采取低姿势,双脚并拢,手放膝盖上,身向前屈,不要躺下。
6、如果是在海岸线,可躲在有许多小石头的地方半蹲下来。如果有大石头,可躲在与大石同高的距离内,但勿贴着大石头。
四、中暑
关键词:散热 降温 通风 补水 休息
1、合理安排活动时间,避免在酷热高温下进行长时间活动。
2、穿着能散热的合适衣服,行进时可用水把帽子浸湿,进行适当头部降温。
3、注意行走节奏,避免过度疲劳,及时补充水分、盐份、电解质。
4、选择通风阴凉的休息点,休息的时候要卸下背包,取下帽子,解开衣袖和领口纽扣,挽高袖子、裤子,加快散热。
5、中暑的先兆阶段表现为头晕、头痛、口渴、多汗、恶心、四肢无力、脉搏加快。轻度中暑则为注意力不集中、意识迷糊、动作不协调、体温可达38度以上、面色潮红、大量出汗,如不加以控制会转为重度中暑危及生命。
6、如发现中暑现象,须将患者迅速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物散热,保持空气流通。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使用水或冰水进行体外降温。患者恢复后,视恢复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行程,或由专人陪同下撤,及时送往医院。
五、缺水
关键词: 补充电解质
1、活动时应根据天气和线路情况携带充足的饮水,此外还应储备500ml应急饮水以备不时之需。
2、携带的饮水应包括纯净水和适量的运动饮料,在补充水分的同时补充电解质,满足身体需要。
3、活动中补水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每半小时补充200ml左右,以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心脏心脏负担。同时应当主动补充水分,不要等到渴了再喝水。
4、剧烈运动中或运动后,不宜喝大量的冷饮,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5、有轻度脱水症状时应迅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使体内水盐代谢平衡。重度脱水会造成虚脱,甚至危及生命,需要靠输液来补充体液,应及早送医。
六、失温
关键词:防风防水御寒;寻找庇护脱离低温 进食高热量食品。
1\避免身体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下,进行户外运动时注意避风、避雨。活动中根据天气和身体情况及时增减和更换衣物,大量出汗后,应及时换上干燥的衣物。
2\合理着装并备有御寒衣物,3层着装原则:贴身穿着排汗快干的内衣,中间保暖层可选择或,防风防水层可使用裤或防风防水的产品。
3\失温的症状主要为:感觉寒冷、四肢冰冷、持续发抖、面色苍白。如继续发展则表现为记忆减退、语言不清、反映迟钝、肌肉不受控制。严重的失温会导致失去理智或性情大变、脉搏减缓,最后失去意识。
4\若发现失温现象,应保持体力,停止活动或者紧急扎营。及时脱离低温环境,脱下湿寒衣物,更换干燥保暖衣物。让患者保持清醒,不断进食高热量食物。切勿喝酒或按摩四肢,必要时往里放热水瓶或者利用施救者体温传导协助患者重获体温。
七、溺水
关键词: 控水 心肺复苏
1、溺水者全身冰冷,面色青紫,上腹膨隆,两眼通红。抢救溺水,要迅速将溺者头部抬出水面并拖上岸,除去溺者口、鼻腔的泥沙杂草等,应迅速倒出溺者肺、胃内的水。
2、肩背倒立倒水法:将溺者双脚提起,使溺者呈倒立状,用手轻拍溺者背部。(图l)
3、伏膝倒水法:抢救者应左脚跪地将溺者腹部置于抢救者右大腿上,使其头部及上肢下垂,抢救者左手将溺水者头部稍抬起使脸朝地面,右手轻拍溺水者腰背部(图2)
4、溺水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八、迷路
关键词:冷静 原路折回或原地待援 求救信号
1、迷路时,绝不可慌张到处乱走,这样只会更加误入歧途。首先必须安静下来,原路折回或原地待援。
2、返回到自己有信心的地点后,可再一次选择方向进行尝试。在沿途做好标记,并注意观察周围的地形、地貌或自然物的情况,直到找到正确的方向,并在适当时候发出求救信号。
3、如果没有信心或体能,应在原地待援,并使用通讯设备发出求救信号。
九、跌伤
关键词:停止运动 固定 立即送医;
1、肌肉扯伤:要使受伤处休息,可用冷敷减轻痛楚,在承托受伤部位的同时可用绷带扎紧。
2、骨折:骨折部位一般都有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等症状,骨折端刺破大血管时还有大出血。骨折或疑为骨折时,要避免移动伤者或伤肢,对伤肢加以固定与承托(有出血者要先止血后固定),使伤员在运送中不因搬运、颠簸而使断骨刺伤血管、神经,免遭额外损伤,加重病情。
3、颅脑创伤:轻者为脑震荡,一般无颅骨骨折,有轻度头痛头晕,有昏迷也不超过30分钟。重者颅骨骨折,脑挫伤、脑出血、昏迷不醒。对颅脑创伤病人,要分秒必争,通知医院前来及时抢救,要保持安静卧床,不作不必要的搬动和检查,保持呼吸道通畅。
4、颈椎损伤:跌倒时可引起腰椎、胸椎、颈椎损伤,以后者最为严重。如:跌倒时头部着地可造成颈椎脱位、骨折,多伴有脊髓损伤,四肢瘫痪。必须第一时间通知医院从速前来抢救。现场急救时,应让伤者就地平躺或将伤员放置在硬质木板上,颈部两侧填充沙袋,使颈椎处于稳定状态,保持颈椎与胸椎轴线一致,切勿过伸过屈或旋转。
十、扭伤
关键词:停止运动 固定 冷敷
1、手指扭伤:立即停止运动。首先是冷敷,最好用冰,可用水代替。将手指泡在水中冷敷15分钟左右,然后用冷湿布包敷。再用胶布把手指固定在伸指位置。
2、足踝扭伤:扭伤后不可使劲揉搓、热敷、强迫活动。受伤早期宜冷敷,以减少局部血肿;在出血停止以后再热敷,可加速消散伤处周围的瘀血。一般而言,受伤24小时后可热敷、局部按摩、外用跌打酒药,然后将患肢提高,可促使伤肢血液回流,减少肿胀,并用绷带加压包扎。
3、如果活动时手指或足踝有剧痛,不能站立和挪步,疼在骨头上,扭伤时有声响,伤后迅速肿胀等,是骨折的表现,应马上到医院诊治。
十一、刺伤
关键词:拔除异物 冲洗 谨防破伤风
1、遇到较深的刺伤,如果不在重要器官附近,可以拔除异物,挤出污血,用双氧水冲洗后再用淡盐水或肥皂水洗净伤口,最后用冷开水洗,拭干伤口,涂上典酊,再用消毒纱布包扎。
2、面对刺伤没有把握时,不要轻易拔除刺物,以免发生大出血而措手不及,应速去医院。
3、刺伤时还会有异物存留,如竹棍刺入皮肤,在拔出的过程中会有倒刺遗留,可用针挑刺,清除刺伤后的异物。
4、刺伤后,经简单的急救处理后,应速去医院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或抗毒血清,同时按医嘱用抗菌素或消炎药。
5、能引起破伤风的破伤风杆菌,在任何地上的土中都存在,就是再轻的伤也能被感染。再者,破伤风死亡率约70-80%,是很可怕的疾病。患破伤风后全身痉挛,会因呼吸肌痉挛窒息而死亡。踩在长锈或带土的钉子上,不要认为涂上红药水就万事大吉了,它更有感染破伤风的危险。
十二、毒蛇咬伤
关键词:绕行 勿惊慌 延缓蛇毒吸收 冲洗伤口 就医
1、遇见毒蛇,应远道绕过。
2、不同的毒蛇分泌不同的蛇毒,有神经毒素、心脏毒素、血毒素等,处理毒蛇咬伤主要在于心肺功能的支持和凝血机理紊乱的纠正。
3、有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别:
①毒蛇一般头大颈细,头呈三角形,尾短且突然变细,体表花纹比较鲜艳。无毒蛇一般头呈钝园形,颈不细,尾部细长,体表花纹多不明显。
②毒蛇的牙痕为单排,有两个深的牙印,无毒蛇的牙痕为双排。
4、万一被毒蛇咬伤,患者应保持镇静,切勿惊慌、奔跑,以免加速毒液吸收和扩散。
①将伤者移离现场,让被咬部位保持在低于心脏的水平,可延缓蛇毒被吸收。
②用指宽的绷带或布条扎在伤口上方的近心端部位,松紧适度,绷带与皮肤间以能够放置一个手指为宜(以免阻断动脉血流造成组织缺血坏死)。
③用大量清水或肥皂水反复彻底清洗伤口,有条件者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不要用嘴吸吮伤口。
④如果可以的话,最好用手机或相机拍照毒蛇的形状,送医院的话好让专业人员识别。
十三、蜂蜇
关键词:绕行 及时躲避 冷敷伤处
1、登山时一般不宜涂抹香水或其他芳香的化妆品,携带的甜食和含糖饮料要密封好,避免吸引蜂类动物。
2、在山野丛林活动时,不要乱捅蜂巢,以免群蜂攻击。若遇蜂巢挡路,可绕路前进。如有少量蜂类在头上盘旋,可以不加理会,照常前进。
3、毒蜂包括蜜蜂、黄蜂、大胡蜂和竹蜂等多种有毒刺的蜂类,其毒性以蜜蜂最小,黄蜂和大胡蜂较大,竹蜂最强。
4、如被蜇伤处遗留有螫针,可用钳子拔除,但不要挤压毒囊,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皮肤。
5、可以用冷水湿透毛巾,轻敷在伤处,减轻肿痛。也可涂抹驱风油、红花油、风油精之类的药物减轻疼痛。
6、严重螫伤应尽快求医。
十四、狗咬伤
关键词:立即彻底冲洗伤口 禁止包扎 打破伤风针
1、不管是被疯狗还是正常狗咬伤,就地、立即、彻底冲洗伤口,是决定抢救成败的关!切不可忘记冲洗,或马马虎虎冲洗一下,甚至涂点红汞包扎好伤口就送医院,这是绝对错误的。
2、以最快速度,用大量清水(10000毫升以上)反复冲洗伤口。若周围一时无水源,那么可先用人尿代替清水冲洗,然后再设法找水。
3、冲洗伤口要彻底。狗咬伤的伤口往往是外口小里面深,这就要求冲洗的时候尽可能把伤口扩大,并用力挤压周围软组织,设法把玷污在伤口上狗的唾液和伤口上的血液冲洗干净。
4、若伤口出血过多,应设法立即上止血带,然后再送医院急救。记住:不要包扎伤口!
户外求生守则
一、冷静镇定
1、最重要是保持冷静,慎谋对策及施行步骤。
2、判断自身能力是否可以自救,尽可能离开所处的危险境地,以防意外再次发生。
二、保留体力,寻求掩蔽
1、伤病及时用药包扎处理,防止恶化,把伤害减至最小。
2、避开,寻找庇护所休息或隐蔽,保留体力。
三、强化团队凝聚力
1、鼓舞士气,坚定意志,相信可以度过难关。
2、激发队员患难互助合作精神,协调分配工作。
四、合理使用装备物资
1、检查装备、食物及饮水,合理分配使用,并备留应急物资。
2、充分利用所有资源,集中管制,有计划统一处理应用。
五、寻求救援
1、利用已有的通讯器材如手机、无线电快速、明确、安全地向外界求救,并做意外求救书,以使救援者能充分掌握状况。
2、若没有器材或联络不通,则应派人寻求救援。在可能情况下,应安排至少一名队友陪伴及照顾伤患,外出求援人员至少两人同行。
3、在不能派出人员的情况下,则应利用一切手段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如利用小镜子或反光物向外发出信号,白天的烟(要谨防失火)和夜间的灯光信号等都是最能引起人们注意的。
六、等待救援
1、等待救援时正确采取自救措施,防止情况恶化,把伤害减至最小。
2、在四周做明显求救标志及发出求救信号。
3、如果可以活动并确定路线方向,可以缓慢有计划地向山下移动,并维持以上两点作法。
外伤急救技术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实施现场外伤救护时,现场人员要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通知就近医院的同时,沉着、迅速地开展现场急救工作,急救原则是: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运。
一、止血
1、加压包扎止血法
多用于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用干净的纱布、毛巾、或衣物等敷料覆盖住伤口,再用绷带加压包扎起来,其松紧程度以伤口不出血为宜。(图3)
当伤口在肘窝、腋窝、窝、腹股沟时,可在加垫后屈肢固定在躯干上加压包扎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上下肢、肘、膝等部位的动脉出血,但有骨折或可疑骨折或关节脱位时,不宜使用此法。

2、指压止血法
直接压迫伤口,适用于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用手指间接压迫动脉,使血管腔闭塞阻断血流达到临时止血目的,适用于动脉出血。
依出血部位的不同,可分为:
1) 头顶出血压迫法:方法是在伤侧耳前,对准下额关节上方,用拇指压迫颈动脉(图4)。
2) 头颈部出血压迫法:方法是用拇指将伤侧的颈总动脉向后压迫(图5),但不能同时压迫两侧的颈总动脉,否则会造成脑缺血坏死。
3) 面部出血压迫法:用拇指压迫下颌角处的面动脉(图6)。
4) 头皮出血压迫法:头皮前部出血时,压迫耳前下颌关节上方的颞动脉(图7)。头皮后部出血则压迫耳后突起下方稍外侧的耳后动脉(图8)。
5) 腋窝和肩部出血压迫法:在锁骨上窝对准第一肋骨用拇指向下压迫锁骨下动脉(图9)。
6) 上臂出血压迫法:一手将患肢抬高,另一手用拇指压迫上臂内侧的肱动脉。
7) 前臂出血压迫法:用拇指压迫伤侧肘窝肱二头肌腱内侧的肱动脉末端。
8) 手掌出血压迫法:用两手指分别压迫腕部的尺动脉、挠动脉。
9) 下肢出血压迫法:用两手拇指重叠向后用力压迫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
10)足部出血压迫法: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母长肌腱外侧的足背动脉和内踝与跟腱之间的胫后动脉。

3、止血带止血法
适用于四肢的动脉出血,是快速、彻底的最有效止血方法,没有止血带时可用橡皮止血带(图10)或者布条(图11)代替。
①止血带不可直接扎在皮肤上,需用布块衬垫隔开。
②止血带应扎在伤口近心端的部位,伤员上臂或大腿中上1/3交界处,缠绕肢体2-3圈后固定,结扎的松紧程度以伤口刚好不出血为宜。橡皮止血带可借助橡皮管的弹性压迫血管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布条止血带可以用“木棒、筷子、笔杆”等拧紧固定
③必须在伤员身体的显著位置系上一纸牌,注明上止血带的部位和时间。
④止血带的持续时间,每隔30-60分钟左右必须松解一次,每次放松约2-3分钟,改为指压止血,以免肢体缺血坏死。寒冷季节时应每隔30分钟放松一次。
⑤结扎部位超过2小时者,应更换比原来较高位置结扎。

4、内出血或可疑内出血
应让伤员绝对安静不动,垫高肢,有条件的可先输液,应迅速将伤员送到距离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治。
二、包扎
1、包扎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包扎的目的在于保护伤口,减少感染,挟托受伤的肢体可减轻伤员痛苦,防止刺伤血管、神经等并发症,加压包扎还有压迫止血的作用。包扎要求动作轻快、准、牢,包扎前要弄清包扎的目的,以便选择适当的包扎方法,并先对伤口作初步的处理。包扎的松紧要适度,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会移动脱落,包扎材料打结或其他方法固定的位置要避开伤口和坐卧受压的位置。为骨折制动的包扎应露出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肢体血液循环的情况。
2、包扎的材料
1) 三角巾:用一块边长1米的正方形棉布,沿其对角线剪开即为两条三角巾。将三角巾的顶角折向底边的中央,再根据包扎的实际需要折叠成一定宽度的条带。若将三角巾的顶角偏折到底边中央偏左或偏右侧则成为燕尾巾,其夹角的大小可视实际包扎需要而定。
2) 绷带:我国标准绷带长6米,宽度分3、4、5、6、8、10厘米6种规格,供包扎实际需要选用。绷带的一头卷起为单头带,从两头卷起则为双头带。其长度可视包扎部位的需要而定。现场救护没有上述常规包扎材料时,可用身边的衣服、手绢、毛巾等就便材料进行包扎。

3、包扎的方法
1) 头部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的底边向内折叠约两指宽,放在前额眉上,顶角向后拉盖头顶,将两底边沿两耳上方往后干拉至颈部下方,左右交叉压住顶角绕至前额打结固定(图12)。
2)头、耳部风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打一个结,置于前额中央,头部套入风帽内,向下拉紧两底角,再将底边向外反扎2-3指宽的边,左右交叉包绕兜住下颌,绕至枕后打结固定(图13)。
3)三角巾眼部包扎法: 包扎单眼时,将三角巾折叠成四指宽的带状,斜置于伤侧眼部,从伤侧耳下绕至枕后,经健侧耳上拉至前额与另一端交叉反折绕头一周,于健侧耳上端打结固定(图14)。包扎双眼时,将带状三角巾的中央置于枕部,两底角分别经耳下拉向眼部,在鼻梁处左右交叉各包一只眼,成“8”字形经两耳上方在枕部交叉后绕至下领处打结固定(图15)。
4)三角巾胸部包扎法:将三角巾的顶角置于伤侧肩上,两底边在胸前横拉至背部打结固定,后再与顶角打结固定(图16)。
5)三角巾下腹部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朝下,底边横放腹部,两底角在腰后打结固定,顶角内两腿间拉至腰后与底角打结固定(图17)。

6) 燕尾巾肩部包扎法:单肩包扎时,将三角巾折成约80度夹角的燕尾巾,夹角朝上,向后的一角压住向前的角,放于伤侧肩部,燕尾底边绕上臂在腋前方打结固定,将燕尾两角分别经胸、背部拉到对侧腋下打结固定。包扎双肩时,则将三角巾折叠成两尾角等大的双燕尾巾,夹角朝上,对准颈后正中,左右双燕尾由前向后分别包绕肩部到腋下,在腋后打结固定。
7) 三角巾手、足部包扎法:包扎膝、肘部时,将三角巾扎叠成比伤口稍宽的带状,斜放伤员,两端压住上下两边绕肢体一周,在肢体内侧或外侧打结固定。包扎手、足时,将三角巾底边横放在腕(踝)部,手掌(足底)向下放在三角巾中央,将顶角反折盖住手(足)背,两底角交叉压住顶角绕肢体一圈,反折顶角后打结固定。
8) 三角巾臀部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朝下放在伤侧腰部,一底角包绕大腿根部与顶角打结,另一底角提起围腰与底边打结固定。
9) 绷带手腕、胸、腹部环形包扎法:包扎手腕、胸、腹部等粗细大致相等的部位时,可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每一环均将上一环的绷带完全复盖,为防止绷带滑脱,可将第一圈绷带斜置,环绕第二或第三圈时将斜出圈外的绷带角反扎到圈内角重叠环绕固定。
10)绷带四肢螺旋包扎法:包扎四肢时,将绷带作一定间隔的向上或向下螺旋状环绕肢体,每旋绕一圈将上一圈绷带覆盖1/3或2/3。此法常用于固定四肢夹板和敷料。
11) 绷带螺旋反折包扎法:包扎粗细差别较大的前臂、小腿时,为防止绷带滑脱,多用包扎较牢固的螺旋反折法,此法与螺旋包扎法子法基本相同,只是每圈必须反扎绷带一次,反扎时用左手拇指按住反扎处,右手将绷带反折向下拉紧绕缠肢体,但绷带反扎处要注意避开伤口和骨突起处。
三、固定
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之一的固定术主要用于骨折的时候。因此,在学习固定方法之前要先了解骨折的症状和急救要点,才能正确地使用固定方法。
1、骨折的分类
人体骨骼因外伤发生完全或不完全的断裂时叫骨折。由于致伤外力的不同,可造成不同类型的骨折,骨折断端与外界直接相通的叫开放性骨折,未与外界相通的叫闭合性骨折。
2、骨折的主要症状
骨折的类型和部位不同其症状不完全相同,但骨折的局部症状主要有:
1) 疼痛:骨折部位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局部有明显的压痛,可见骨摩擦音。
2) 肿胀:由于骨折端小血管的损伤和软组织损伤水肿,故骨折部位可出现肿胀。
3) 畸形:由于骨折端的错位,肢体常发生弯曲、旋转、缩短等畸形,当骨折完全断离时,还可出现假关节样的异常活动。
4) 功能障碍:骨折断后,肢体原有的骨骼杠杆支持功能丧失,如上肢骨折时不能拿、提,下肢骨折时不能行走、站立。
5) 大出血:当骨折端刺破大血管时,伤员往往发生大出血,出现休克。大出血多见于骨盆骨折。
3、骨折的急救要点
1)骨折的临时固定,是对伤处加以稳定不使活动,使伤员在运送过程中不因搬运、颠簸时断骨刺伤血管、神经,免遭额外损伤,减轻伤员痛苦,其要点是:
2)止血:要注意伤口和全身状况,如伤口出血,应先止血,后包扎固定。
3)加垫:为使固定妥贴稳当和防止突出部位的皮肤磨损,在骨突处要用棉花或布块等软物垫好,要使夹板等固定材料不直接接触皮肤。
4)不乱动骨折的部位:为防止骨断端刺伤神经、血管,在固定时不应随意搬动;外露的断骨不能送回伤口内,以免增加污染。但是,现场急救时,搬动伤员伤肢是难免的,为避免伤员再次受伤的危险,要先将伤员搬到安全地方,在包扎固定时也不可避免要移动伤肢,这时可以一人握住伤处上方,另一人握住伤处下端匝着肢体的纵轴线作相反方向的牵引,在伤肢不扭曲的情况下让骨断端分离开,然后边牵引边同方向移动,另外的人可进行固定,固定应先捆绑断处上端,后绑下端,然后再固定断端的上下两个关节。
5) 固定、捆绑的松紧要适度,过松容易滑脱,失去固定作用,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固定时应外露指(趾)尖,以便观察血流情况,如发现指(趾)尖苍白或青紫时,可能是固定包扎过紧,应放松重新包扎固定。固定完成后应记录固定的时间,并迅速送医院作进一步的诊治。
6)骨折固定的材料
a、夹板:用于扶托固定伤肢,其长度宽度要与伤肢相适应,长度一般要跨伤处上下两个关节。没有夹板时可用健侧肢体、树枝、竹片、厚纸板、报纸卷等代替。
b、敷料:用于垫衬的如棉花、布块、衣服等;用于包扎捆绑夹板的可用三角巾,绷带、腰带、头巾、绳子等,但不能用铁丝、电线。

7)骨折固定的方法
a、前臂骨折的固定方法:用夹板时,可把两块夹板分别置放在前臂的掌侧和背侧,可在伤员患侧掌心放一团棉花,让伤员握住掌侧夹板的一端,使腕关节稍向背屈,然后固定,再用三角巾将前臂悬挂于胸前。无夹板时,可将伤侧前臂屈曲,手端略高,用三角巾悬挂于胸前,再用一条三角巾将伤臂固定于胸前(图18)。
b、上臂骨折的固定方法:有夹板时,可将伤肢屈曲贴在胸前,在伤臂外侧放一块夹板,垫好后用两条布带将骨折上下两端固定并吊于胸前,然 后用三角巾(或布带)将上臂固定在胸部。无夹板时,可将上臂自然下垂用三角巾固定在胸侧,用另一条三角巾将前臂挂在胸前,亦可先将前臂吊挂在胸前,用另一三角巾将上臂固定在胸部(图19)。
c、小腿骨折的固定方法: 有夹板时,将夹板置于小腿外侧,其长度应从大腿中段到脚跟,在膝、踝关节垫好后用绷带分段固定,再将两下肢并拢上下固定,并在脚部用“8”字形绷带固定,使脚掌与小腿成直角。无夹板时,可将两下肢并列对齐,在膝、踝部垫好后用绷带分段将两腿固定,再“8”字形绷带固定脚部,使脚掌与小腿成直角(图20、21)。
d、大腿骨折的固定方法:将夹板置于伤肢外侧,其长度应从腋下至脚跟,两下肢并列对齐,垫好膝、踝关节后用绷带分段固定用。(图22)
“8”字形绷带固定脚部,使脚掌与小腿成直角。无夹板时亦可用健肢固定法(图23)。

e、锁骨骨折的固定方法:让病人坐直挺胸,包扎固定人员用一膝顶在病人背部两肩胛骨之间,两手把病人的肩逐渐往后拉,使胸尽量前挺,然后作固定。方法是在伤者两腋下垫棉垫,用两条三角巾分别在两肩关节紧绕两周后打结,打结时应将三角巾用力拉紧,使两肩稍后张。打结后将患者两肘关节屈曲,两腕在胸前交叉,用另一条三角巾在平肘处绕过胸廓,在胸前打结固定上肢。亦可用绷带在挺胸、两肩后张下作“8”字形固定。
f、脊椎骨折的固定方法:脊椎骨折抢救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防止脊椎弯曲和扭转,不得用软担架和徒手搬运。如有脑脊液流出的开放性骨折,应先加压包扎。固定时,由4-6人用手分别扶托伤员的头、肩、背、臀、下肢,动作一致将伤员抬到硬木板上。颈椎骨折时,伤员应仰卧,尽快给伤员上颈托,无颈托时可用砂袋或衣服填塞头、颈部两侧,防止头左右摇晃,再用布条固定。胸椎骨时应平卧,腰椎骨折时应俯卧于硬木板上,用衣服等垫塞颈、腰部,用布条将伤员固定在木板上。
四、搬运
伤员经过现场初步急救处理后,要尽快用合适的方法和震动小的交通工具将伤员送到医院去作进一步的诊治。搬运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伤员的伤情变化。常用搬运方法有徒手搬运和担架搬运两种。
1、徒手搬运法
适用于病情较轻且搬运距离短。
a 、单人搬运法是用搀扶、背、抱等方法(图24)。
b 、双人搬运法是用双人椅式、平托式、拉车式等方法(图25)。
c 、多人搬运法是用平卧托运等方法(图26)。

2、担架搬运法
用于病情较重,路途较远又不适合徒手搬运的伤员。常用搬运工具有帆布担架、绳络担架、被服担架、门板、床板以及铲式、包裹式、充气式担架。伤员上担架时,要由3-4人分别用手托伤员的头、胸、骨盆和腿,动作一致地将伤员平放到担架上,并加以固定。
3、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担架和搬运方法。
如上肢骨折伤员多能自己行走,可用搀扶法。下肢骨折伤员可用普通担架搬运,而脊柱骨折时则要用硬担架或木板,并要填塞固定,颈椎和高位胸脊椎骨折时,除要填塞固定外,还要有专人牵引头部,避免晃动。
徒手心肺复苏术
徒手心肺复苏术是用于呼吸和心跳突然停止、意识丧失病人的一种现场急救方法。多见于冠心病、溺水、电击、雷击、严重创伤、大出血等病人,发生在公共场所、家庭和工作单位,来不及送医院抢救。
时间就是生命
人的心跳、呼吸一旦停止,很快就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超过10秒,即出现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2、超过60秒,自主呼吸(不受意识控制的自然生理呼吸)逐渐停止。
3、超过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4、超过8分钟,出现脑死亡、植物状态。
在发病4分钟内能开始进行正确有效的心肺复苏术,可以救活无数的生命,因此,让更多的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术,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
一、判断环境
判断现场环境安全,才可以到达患者身边展开现场医疗急救。相反,就必须先将患者转移至安全环境再进行医疗急救。

二、快速识别(图27)
当一个人突然倒地不能言语,通常存在三种可能性
1、晕厥:短暂的意识丧失,很快清醒过来,不需要做徒手心肺复苏。
2、昏迷:持续的意识丧失,随时会死亡,需即刻徒手心肺复苏。
3、死亡:昏迷的基础上发生呼吸和心跳骤停,徒手心肺复苏的绝对抢救对象。
快速识别患者有以下几种方式:
1、拍打双肩,凑近耳旁大声呼喊“喂喂喂,你怎么了?!”如果患者对呼唤无睁眼等觉醒反应,可用大拇指使劲掐”人中“穴2次,通常晕厥的患者,经呼唤或掐人中后,很快就会睁眼、清醒过来。
2、在掐”人中“的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口、鼻和胸部起伏情况,看患者呼吸是否正常。具体方法是用6秒钟的时间观察患者的自主呼吸(可通过数“一千零一”至一千零六“来计时),如果发现有3次以上的呼吸(如喘息状)或者连1次呼吸都没有出现,则说明呼吸不正常,即可推测心脏骤停。

三、徒手心肺复苏
一旦判断病人意识丧失、自主呼吸不正常,应立即呼叫并打120电话求救,也可以请周边的人帮忙打电话并要求他留下来在现场协助。然后即刻进行徒手心肺复苏,反复交替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直至徒手心肺复苏成功或者救护车赶到。如果不愿意做人工呼吸可以不做,但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胸外按压。
1、胸外按压(图28、29)
①按压部位:将患者摆放为仰卧位,解开其上衣,正确的按压部位是双乳头之间的胸骨正中位,千万不能压两边的肋骨。
②定位方式:用左手掌根部定位,中指刚好平患者乳头,掌根部一定要居中,不能偏移。
③按压手势:快速定位后,马上抽出右手搭在左手的手背上,双手重叠并十指交叉、相扣,手臂绷直与病人胸部呈90°直角,垂直向下按压,不得倾斜,尤其肘关节不得弯曲。用左手掌根部与病人的胸骨接触,五个指头全部翘起,掌根部与患者胸部接触面积越小越好。
④按压姿势:跪于患者右侧,双膝分开平病人肩部,膝盖尽量贴近患者身体。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用上半身的重量往下压(杠杆原理)。
⑤按压深度:国际指南标准为:使成人胸骨下陷6cm,使儿童胸骨下陷5cm,使婴幼儿胸骨下陷4cm。
⑥按压频率:持续不断地按压,每分钟控制在100-120次。按压到位后充分放松,确保胸部完全回弹。往下按压与向上放松的时间要保持均匀、相等。如果不得不中断按压,中断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5秒,最多不允许超过10秒。

2、开放气道(图30)
在为患者做胸外按压的同时,可采取“压头抬颌”法开放患者的气道。做法如下:
①检查并清理口腔,保持气道畅通。
②一手压住患者额部,一手抬起患者颌部,缓缓将病人头往后仰。
③病人头后仰的程度为:下颌、耳廓之间的连线与地面垂直。
3、口对口人工呼吸(图31-33)
气道畅通后,如果愿意,可以在为患者做胸外按压的同时,交替为患者做口对口人工呼吸。正确方法如下:
①深吸气,张大嘴包住患者的嘴,同时捏紧患者两侧的鼻孔,缓缓地吹气。一定要避免过度吹气,过度通气反而有害。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病人气道是否通。
②两口气之间要换气1秒钟,即松开患者的鼻孔并离开嘴唇,抬头侧过一边并深吸一口气以后,再用力而缓慢地吹入第二口气。
③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8岁以上为30:2,即做30此胸外按压,吹2口气。


4、复苏的成功与终止
非专业急救者应持续徒手心肺复苏直至获得专业医务人员的接替,除非复苏成功,或者复苏持续数小时之后,患者依然无任何有效恢复指标,瞳孔散大固定并出现尸斑,可放弃徒手心肺复苏抢救。
以上资料参考《2010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以及自市急救中心编印的《日常医疗急救手册》。
5、急救要分先后缓急
现场抢救要准确判断创伤的轻重,坚持先重后轻,先急后缓。
一般来说,轻伤是指人体仅有局部组织的擦伤或皮下血肿等轻微的损伤。重伤是指人体有骨折、内脏损伤、大面积或特殊部位烧(烫)伤、严重的挤压伤等单一或多项同时存在的损伤。危重伤是指伤病员有大出血(包括内出血)或重度脑外伤等引起昏迷、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等。
整理于此,分享给我们可爱的户外朋友!
觅特旅行褪魅 153018696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